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9 來源:互聯網
產業結構優化新型纖維和產業用紡織品比重上升
在保持棉紡等行業競爭優勢的基礎上,服裝和家紡產業鏈進一步完善,新型纖維和產業用紡織品比重上升。其中,棉紡織年生產能力保持在100萬錠左右,印染布的年生產能力達到3億米,服裝生產能力達到6000萬件,家用紡織品、服裝等終端產品的銷售比重達到50%以上;麻及麻混紡紗生產能力達到8000噸,大麻及麻混紡面料達到2000萬米;碳纖維原絲達到3000噸,碳纖維達到500噸,產業用紡織品加工能力達到5萬噸。
推動“互聯網+紡織工業”發展開展個性化定制
引導服裝、鞋帽等企業建立開發創新互動平臺、在線設計中心,充分對接用戶需求,發展按需、眾包、眾創等研發設計模式。鼓勵企業開展“互聯網+”制造試點,推動建立基于互聯網的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網絡化協調制造、云制造等制造模式。推動電子商務創新發展,以龍頭企業為依托,加快構建統一的電子商務平臺,拓寬產品推廣銷售渠道。
提升集聚區承載能力加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
不斷完善集聚區內紡織工業園區建設,加大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推進運城際華3534服裝、臨猗紡織、晉城絲麻、晉中高性能纖維、晉北巖棉制品等紡織集聚區建設,著力提高污染集中治理和資源循環利用能力,優化集聚區承載能力,吸引上下游關聯企業入駐,提高專業配套服務能力,促進集聚發展。
圍繞技術創新、產品研發、質量檢測和認證、教育培訓、電子商務、現代物流配送等內容,加快完善集聚區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推動公共服務專業化、市場化發展。鼓勵服務創新,發展投融資、技術轉讓、法律服務、市場推廣、品牌策劃等新興服務功能。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