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9 來源:互聯網
孫瑞哲指出,《中國服裝產業集群“十三五”升級發展戰略綱要》具有很好行業指導意義,充分闡述了行業發展的共性問題和下一步工作方向。
以下是孫瑞哲在2016中國服裝產業集群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今天召開的2016年中國服裝產業集群工作會議,是“十三五”開局之年服裝區域經濟展望未來、布局未來、**未來的一次會議。也是按照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和《中國制造2025》要求,推動產業集群轉型升級一次會議。
產業集群,論其地位與角色,是存儲與釋放中國服裝產業經濟機體能量的重要細胞,是中國服裝產業建立全球競爭優勢的戰略高地,也是中國服裝產業融合“點面創新”、“鏈式創新”與“協同創新”的*佳轉型窗口。
改革開放以來,得益于國家經濟的高速發展,以及市場化配置資源的強大動能,服裝產業集群實現了良好的發展。具體體現在幾個方面:資源集聚效應明顯,公共服務水平逐步提升,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區域品牌效應初步顯現。
從類型上看,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各有特色,既有全產業鏈縱向發展的,也有以某一行業為特色的,還有以細分專業領域小類產品為代表的類型,但共同點是規模化、專業化、集聚化。
服裝行業生產和銷售約65-70%來自于產業集群,其重要意義不言而喻。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自2002年啟動“產業集群示范試點”工作以來,歷經14年 的培育和發展,目前服裝行業集群示范試點數量已達59個。根據中國服裝協會2016年上半年的不完全統計,提交統計數據的49家試點集群2015年工業總 產值8869億元,主營業務收入8004億元,實現利潤總額673億元。
“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 95周年大會上貫穿歷史、現實和未來的重要講話之精髓。于中國服裝產業而言,不忘初心,意味著清晰、明確、堅定的目標導向,不變的戰略大局觀;繼續前進, 則需要積*調整策略,優化創新路徑,動態的匹配優勢策略。
產業集群歷經產業原始集聚階段、產業關聯集聚階段和產業創新集聚階段,現在已經進入了新一輪的戰略調整階段。正所謂: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當前行業發展挑戰**,但許多產業集群已經以清晰的思路、果斷的措施,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例如產業鏈協同創新、跨境電商體系建設、區域品牌培育、人才 梯隊建設等等。“2015服裝產業集群工作報告”以及《中國服裝產業集群“十三五”升級發展戰略綱要》的說明具有很好行業指導意義,充分闡述了行業發展的 共性問題和下一步工作方向。海寧、虎門、汶上、興城、藝尚小鎮等五個不同特色產業集群的相關領導也將本地區在產業集群工作中的先進工作經驗與大家做了分 享,相信大家都有所啟發。
服裝產業集群未來的發展關乎服裝行業的長遠發展,借此機會,對進一步做好產業集群試點工作,圍繞向上、向下、向外、向內四個維度,談幾點意見。
**、向上——**升級,借助公共服務平臺,提升區域品牌與個體品牌。
產業集群是區域品牌與企業個體品牌的“*佳孵化器”。未來,它不應當僅僅是產能與規模的集聚,同時應當是識別度與美譽度的集聚。這就離不開對自身公共品 牌有意識的塑造與打磨。與此同時,在產業集群內部,一方面應當加強領軍型、龍頭型品牌的先鋒**,同時也要積*打造一批具有獨特競爭優勢的中小企業“隱形 **”,構建健康、平衡、活躍的產業集群創新生態。
向上提升的有效途徑是不斷發揮公共服務平臺對集群發展的推動作用。
目前,各地區紛紛從實際情況出發,投入資金、投入力量,加大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力度。隨著形勢的發展和圍繞企業實際需要,公共服務平臺的內容也逐步擴 展,包括產品開發、質量檢測、職業培訓、人才培養、信息化、電子商務、物流、融資擔保、專利保護、媒體宣傳、大賽展會、品牌培育、指數發布等。這些公共服 務的實施,為產業集群地區的提升創造了有利條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第二、向下——打好地基,夯實行業基礎數據統計工作與人才保障。
本次產業集群工作會同時也是服裝行業統計工作會議。行業統計工作是集群工作中*基礎同時也是較艱巨的一項工作,服裝產業集群的主營收入在服裝行業中的占 比高達65%以上,沒有相對準確的數據支撐,行業運行的整體判斷將會失真,難以做出正確的預判,所以希望大家對統計工作給予更大的支持。
目前,許多產業集群都在推動區域經濟指數的動態監測與發布。這是非常有效的嘗試。未來,應進一步提升數據采集與分析系統的精準性與客觀性,進一步加強行業統計“晴雨表”與實際經營活動之間的關聯性、滲透力與引導力。
人才是一切發展的根本。如果說產業集聚*基礎的支撐是人力資源集聚,那么當前的*大挑戰之一就是就業傾向偏轉下的人力資源流失以及社會青睞轉移中的創新 人才缺失。東部集群地區異地就業人數眾多,人員流動性大,屢現招工難、留人難,中西部集群地區也開始出現用工緊張情況。
同時,全行業都 面臨著青年人擇業觀念以及服務業分流就業等挑戰。此外,技術、設計、營銷等專業人才的短缺,離實際需求還有較大差距。我國從研發設計到市場營銷與先進國家 相比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創新人才不足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需要加大多層次創新人才的培養力度。通過學校教育與市場應用結合,大力培養創新應用型人才。
第三:向外——合縱連橫,加強產業集群外部的資源互補與協同創新。
基于不同的資源優勢,產業集群之間應當持續加強在技術、品牌、市場之間的無縫對接。協同不僅僅是企業之間或是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需求,產業集群同樣需要協同!集群之間加強協作,有利于集成創新、產業互補、錯位發展、降低成本、拓寬市場、擴大銷售,共同提升競爭力。
在具體方式和途徑選擇上,要加強智慧的協同。要深化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加快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支持對企業設計、制造、管理、銷售、服務等關鍵環節的信息化應用能力提升。
中紡聯及各專業協會、事業單位下一步工作重點就是起到紐帶作用,串聯上下游產業集群,促進產業鏈有機結合,串聯產業集群與專業市場,實現價值鏈接。
第四:向內——責任自律,推動企業社會責任建設與綠色供應鏈構建。
企業社會責任建設在紡織服裝行業已有良好基礎,以人為本、環境保護、公平競爭、消費安全的全方位社會責任建設是行業可持續發展和區域品牌建設的堅實支撐。
服裝行業社會責任建設不僅對于行業內部的品牌龍頭企業至關重要,也對產業鏈大量的中小企業甚至小微企業有直接拉動效應,所以說企業社會責任建設是中國紡 織服裝健康生態建設的重要環節,是企業品牌和區域品牌建設的有機組成,應引起大家充分的重視。中紡聯已決定對行業內企業全面開放社會責任管理體系 CSC9000T,并將采取各種措施助推企業層面的社會責任建設。
通過大力推動企業社會責任建設,帶動區域品牌是集群經濟發展的必然途徑,受益者**是集群內部的廣大中小企業。在強化區域品牌形象的同時,繼續抓好企業自主品牌建設,也是對區域品牌的有力支撐。
古人云,君子和而不同,周而不比。為人處世,一是保持特色與個性,協同合力;二是不預設定見,公平公正。對未來產業集群的工作,細分的戰略定位,特色的優勢凸顯,公平睿智的資源扶持,負責任的競合關系,應當是產業集群塑造區域魅力人格體的必要途徑。
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希望大家繼續共同承擔起地區和行業發展重任,為產業集群的長遠發展以及強國建設做出更大貢獻。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