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9 來源:互聯網
紡織服裝產業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2012年作為首批成立的省級協同創新中心,肩負建設紡織強省的重大使命,“中心”以中原工學院為依托,崔世忠教授任中 心主任,聯合知名高校院所、省紡織服裝及裝備制造骨干企業,緊緊圍繞中原經濟區建設的需要,集聚一批紡織服裝拔尖人才,分別在纖維材料、高端裝備、產品設 計、成型技術、服裝品牌、產業用紡織品、管理運行等紡織科學與工程學科領域,形成19個協同創新團隊。面對競爭日趨激烈、經濟平穩的新常態,開拓創新,協 同合作,在產業的關鍵技術上取得較大突破,在推進紡織服裝產業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和產業升級發展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目前河南紡織產業在全國綜合排名進入 前7名,尼龍纖維、纖維素纖維產能水平居國內**,分別占全國的16%、22%;服裝類產品的女褲、針織童裝等在全國占50%左右;化纖設備、精梳設備已 經占全國市場50%以上;促使紡織服裝產業新增綜合效益達20億元以上。為河南紡織業做大做強提供了有力支撐。
積*創新探索,建立有效運行機制
“中心”探索了新的協同組織模式及運轉機制,建立完成了適應協同創新中心運轉的“中心”章程、規劃、人事、團隊、考核、財務等項制度規定,保證了以中心 發展規劃為目標的科學實驗、技術研究、人才培養及產業化的協同發展。“中心”依托中原工學院,作為相對獨立、自主運行的“非法人制”實體機構,實行中心管 理委員會領導下的中心主任負責制。設置管理委員會、學術委員會、中心辦公室等機構。學術委員會由管理委員會聘請以姚穆院士、俞建勇院士為主的國內外紡織服 裝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組成,主要負責河南紡織協同創新的重大發展戰略、研究方向、課題設置、學科發展、團隊建設、人才培養等咨詢與指導。“中心”擁有專兼 職102人,**職稱的科技人員68名、博士38名,享受政府特貼專家8名,河南省優秀專家5名。
明確協同方向,取得部分關鍵技術的突破
“中心”與新鄉白鷺化纖、恒天重工、神馬股份、鄭州領秀、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江南大學、河南工程學院等大中型骨干企業、國內外高校聯合,承擔國家自然基 金項目4個、省級重大項目3個、省院合作項目1個、國際合作項目1個等,廣泛開展科學研究,在部分關鍵技術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取得傳統 裝備技術升級改造的突破。河南省2010年重大公益項目“高效節能棉紡精梳關鍵技術研究與成套設備”通過驗收。已獲得2013年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 進步一等獎,國家2014年度科技進步二等獎,企業產業化收入2億元。完成了國家紡織行業規劃“十一五”重大裝備攻關項目“日產200噸聚酯滌綸成套技術 裝備研究開發”,獲得2015年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二等獎,其滌綸后處理生產線獲2015年度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企業產業化收入4億元。
取得紡織材料功能化關鍵技術的突破。河南省“功能性再生纖維素纖維關鍵技術研究開發”重大公益項目通過驗收。開發出3種以上新型功能纖維素纖維,組織5項省級科技鑒定;獲得4項發明專利;獲地廳級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企業產業化收入達6億元。
取得中外合作項目進展。中心陳曉鋼博士申報的“三維紡織復合材料”項目,2015年通過我省外國專家局專家組論證并獲得省外專局的審批資助。
取得面料服裝附加值關鍵技術的初步突破。研究了功能性纖維素纖維面料及染色工藝條件,已進行批量試驗,突破了纖維素纖維染色牢度的關鍵技術問題。
推動產學研結合取得成效。聯合建立服裝工藝技術培訓基地,在多個企業試行先進生產管理模式;中心根據行業需要,組建了“河南省紡織服裝產業技術創新戰略 聯盟”,為加速促進紡織的潛力股——產業用紡織品的發展,及時組織成立了100家企業參加的“河南省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建立產業用紡織品生產開發基 地5個。
融入區域經濟,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作為高端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的主陣地,“中心”積*圍繞區域經濟和紡織服裝行業的發展,全力打造支撐傳統產業升級、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核心技術創新體系,立足紡織科學技術優勢學科,以多種形式深入開展產學研合作,大力實施科技成果產業化。
“中心”三年多時間研發成果37項,申請專利120余項,獲授60項,其中發明50項;轉讓12項,轉化成果25項。分別形成年產260臺高端精梳設 備、50套清梳聯設備、6條日產200噸聚酯滌綸成套技術裝備生產線、6000噸功能性纖維生產線。成果轉化實現產值21億元,并服務新鄉白鷺化纖集團公 司、鄭州一棉紡織有限公司、神馬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鄭州紡機工程技術有限公司、鄭州予力無紡布有限公司等36家企業,增加就業人員2200多人。
“中心”未來將按照發展規劃目標,以重大需求為**,以紡織工程重點學科建設為基礎,以協同創新機制改革為重點,以創新能力整體提升為突破口,堅持人 才、學科、科研三位一體統籌發展。一、加強學科群建設,促使學科水平顯著提升。建立紡織服裝新材料及高端紡織裝備特色學科群特區,形成結構優、水平高、創 新能力強的學科隊伍,促使全國一級學科評估排名進入全國前6名,進位2名以上,達到國內**水平,與國際同類**學科差距明顯縮小。二、加大協同整合力 度,促使協同作用明顯提高。協同體資源整合,創新人才培養、使用、評價和激勵機制,完善平臺資源共享機制,健全多渠道籌資機制,形成完善、高效的協同運行 機制和良好的學術環境,進一步加強國內外學術交流與合作,促進成果高產、人才輩出。三、深化產學研合作,服務社會貢獻度明顯增大。面向國家戰略及河南省重 大需求,追蹤國際發展趨勢和學科前沿,增強自主創新、服務創新驅動發展的能力。在紡織服裝新材料及高端紡織裝備領域取得一批高水平成果,**支撐河南紡織 產業結構進一步轉型升級。全力推進河南從紡織大省向紡織強省的轉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