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9 來源:互聯網
以美國國防部DoD牽頭建立的革命性纖維和紡織品創新制造中心,2015年12月正式成立,將紡織性材料提高到舉國輕重的地位。這條消息,不僅讓軍事愛好者頗為好奇,而且也令國內資深紡織專家們憂心忡忡,中國制造2025中幾乎沒有紡織紡機的位置。
美國各界從來不曾忘記美國大兵穿什么。而中國在六十年代曾經一炮打響的紡織紡機行業,幾乎已經被國人淡忘。
除美國外,歐盟、德國和日本自十年以前紡織都開始轉型。
然而即使高調祭出“工業4.0”的國家戰略,德國依然沒有忘記自己的根基。德國占產業用高端紡織品市場的70%,墨尼黑是德國新型高技術城市,但已有 100年歷史的細紗機企業依然存在并繼續保持****水平,同類機器價格是中國的5倍。在美國,美國紡織機械占地毯市場的50%,一臺簇絨機采用2200 個伺服電機,MIT和波音公司等也都在開發紡機。
而在中國,曾經取得輝煌的紡織紡機行業,現在幾乎被邊緣化了。
在2015年11月份米蘭舉辦的全球*大的ITMA國際紡織紡機展上,雖然有中國廠商參展,但中國展區的人氣與紡機大國的地位反差十分明顯。作為紡織大國的代表,他們的角色,已然被世界冷落。
2、中國紡織紡機行業的困境
從規模上看,十二五時期,我國紡織工業全行業直接從業人口則超過2000萬;紡織產業使用國產天然纖維近900萬噸,直接關系到至少1億農民的生計。我 國紡織產業在贏得了世界**“紡織大國”的地位。從市場占有率而言,國產紡織機械國內市場份額達到70%以上。一切似乎還不錯。然而,國產紡織裝備,仍然 集中在常規的纖維加工設備上。而精細化、高速化、節能降耗和功能化等新型高端紡織裝備目前仍主要依靠進口,紡織機械設計制造集成化、模塊化、自動化、信息 化的應用還非常不普遍。實際上,如果不能大力開發面向未來的材料和裝備,紡織工業不僅僅是基礎產業的落后,而且會嚴重拖軍工和高新技術產業后腿。因為我們 無法提供高性能碳纖維和三維織機。
然而波音公司為什么會去開發紡機,這與飛機復合材料大幅度使用有密切關系。而國內大飛機的進度嚴重被拖延,與紡機能力不足,也密切相關。
即使在民用行業,在智能可穿戴品深入人心大行其道的時候,可穿戴式傳感器也很快將成為我們巨大的弱項,因為我們根本沒有做好紡織材料的準備。即使當前民生急需的PM2.5的隔離材料也要進口。
3、美國國防部再次發力紡織業
作為美國再工業化的*重要的戰略,國家網絡創新中心NNMI無疑是*為有利的推手。目前已經有10個NNMI在美國各州建立,而*新的項目立項,赫然就 是紡織品,也就是“革命性纖維和紡織品創新制造研究所”RFTMII( Revolutionary Fibers and Textiles Institute for Manufacturing Innovation)。
不要說中國的制造業,就是國內的紡織行業的資深人士,往往對美國建立“革命性纖維和紡織品創新制造研究所”至今仍然是一頭霧水。
該項目將資助1.5億美元新資金在新纖維及織物的研究及開發,其中有7,500萬美元的公共投資,同時配以超過7,500萬美元的私人投資,設立重點將著重在“研究性、原創性和商業化之特殊性能的纖維”的開發。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