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9 來源:互聯網
據海關統計,2015年1-11月我國共出口棉紗31.32萬噸,同比減少20.56%,出口棉布75.65億米,同比減少1.53%;同期共進口棉紗216萬噸,同比增長19.7%,進口棉布5.32億米,同比減少11.23%,其中3-7月份棉布進口量比較大。棉紗出口大幅下滑、棉布出口高位持穩、棉紗進口以20%的增速上漲、棉布進口中幅下挫等一系列表現,表明我國棉紡織業“設備升級、結構調整、產業優化”初見成效,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筆者歸納如下:
一、整個產業紡紗產量大幅下滑,但織造能力上升。2012-2015年我國分別進口棉紗152 0173 3840.64萬噸、209.47萬噸、201.05萬噸、至少230萬噸(1-11月份已進口216萬噸),進口棉紗數量快速上升,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棉紗出口量從43.97萬噸滑至35萬噸下方(1-11月出口31.32萬 噸)。據了解,新疆、河南、陜西、四川等中西部地區承接了沿海地區大量的織造、紡紗產能,但由于進口棉紗大幅壓縮利潤空間,內外原料價格無法接軌以及人工 成本大幅高于東南亞、非洲、孟加拉國等,中小棉紡廠“接二連三”的倒閉,但織造業目前受到印巴、越南及非洲國家的沖擊明顯弱于紗線,因此一些
二、棉紗進口增長的空間已不大,中高支紗前景可期。從數據來看,我國棉紗進口支數集中在C32S及 以下,其中印度、巴基斯坦、越南居前三位(越南即將超越巴基斯坦),但隨廣東、江浙、山東及河南、河北等地牛仔布廠、毛巾廠及中低針織布廠等加速退出和倒 閉,屬于低支紗,東南亞紗廠“跑馬圈地”的黃金期已過,中國布廠、服裝廠由單純靠量轉向中檔、高檔坯布、面料、服裝,因此進口企業、貿易商須及時調整方向 及結構,否則又將陷入進口棉花、棉紗價格、品質“一片混戰”的局面,提前進入高支紗、高配紗以及精梳紗操作是短線可行措施。
三、中國棉紗國際市場競爭力不僅沒有上升反而下滑。2011年以來,國產棉花的整體品質不斷下降,纖維長度短、馬值大、斷裂比強度不足等缺點越來越突出,印度、越南及中亞(烏茲別克斯坦等)紗廠生產、出口的C32S及以上比例不斷上升(100S以內棉紗技術上已沒有障礙),在原料以美棉、澳棉、中亞棉及西非棉為主體的情況下,國內外棉紗的品質已相差無幾,目前東南亞國家缺少的只是產業配套不成熟,但這種劣勢恐怕用不了多久就會被填平,國產棉紗競爭力下滑必將導致棉布、面料、服裝等出口能力下滑。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