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9 來源:互聯網
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前11個月進口糧食為1.13億噸,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7.3%,是有史以來第二次過“億”;另一方面,2015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為6.21億噸,比2014年增長2.4%。
“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提出了一些政策,如實行輪作休耕的試點、實行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戰略等,這實際上發出了一定程度上適當調整近期糧食產量的信號?!敝醒朕r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近日撰文指出,但仍將著力保持生產能力的穩定和提升。
“調減產量可以,但不可以減少耕地面積,并應由農民自己主導選擇是否退出糧食種植。”艾格農業分析師馬文峰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農民種糧收益少了自然會少種植,但不能以讓農民利益受損為代價推進糧食調減。”
玉米替代品進口沖擊國內
按照進口糧占比計算,當前國內每7斤糧食里即有1斤來自國外。而這些進口糧除了七成以上是大豆以外,還多以大麥、高粱、DDGS、木薯等玉米替代品為主,兇猛進口貨沖擊國產玉米銷售。
“廉價進口替代品直接沖擊了國庫銷售?!瘪R文峰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當前國儲玉米定向企業銷售價格為每噸152 0173 3840元,合計每斤0.7元,而當初都是1元左右收進,相當于每噸玉米除了虧損倉儲費,至少虧掉600元。”
里面的出不去,外面的進不來,高企糧食庫存加劇中國收糧之難。倉容有多緊張?國家糧食局曾用兩個****形容:“目前,我國糧食庫存達到新高,各類糧油倉儲企業儲存的糧食數量之大****,儲存在露天和簡易存儲設施中的國家政策性糧食數量之多也****。”
陳錫文撰文指出,進口大麥、高粱、DDGS、木薯等以替代玉米,使得國內玉米的銷售受到沖擊,出現滯銷積壓,這是中國糧食市場當前面臨的突出問題。因此,對中國政府和農民而言,需要考慮的問題是采取何種措施調節國內的糧食價格,以抑制玉米替代品進口的任意增長。
糧食生產結構將審慎改革
在糧食產量“十二連增”的格局下,雖然有聲音認為可以考慮適度調減糧食產量,但《人民日報》昨日發表文章認為,調整糧食生產結構十分迫切,糧食生產要適 應新常態,糧食改革要由需求側向供給側轉型。在糧食供給側比較寬松的情況下,調整種植結構時,要向糧食供求平衡態過渡,既不能過度調減,又要把握力度和節 奏,挖掘糧食生產新潛力。其重點是推動糧食生產由數量增長為主轉到數量、質量、效益并重上來,由依靠資源和物質投入真正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 上來。
由于經歷過前兩次糧食產量下降帶來的“巨大波動”,糧食調減是一個*為嚴肅的話題。
**次糧食巨幅波動發生在 上世紀80年代,糧食產量連續四年下降,直到1989年糧食產量才恢復到五年前的水平。第二次是從1999年開始,糧食產量出現下降,一直降到2003年 的4.3億噸。然后在一系列政策刺激下,糧食產量從2004年開始回升,直到2008年才超過1998年。
“糧食產量的一個下坡、一個上坡,恢復之路一共走了十年?!标愬a文指出,“從歷史經驗來看,中國政府調整糧食政策要特別謹慎,糧食的價格形成機制、對農民的補貼政策和糧食的收儲政策改革要充分考慮農民利益、避免再次出現糧食產量的大幅度下降”。
而現在,第三次糧食調減改革已露出端倪?!皩嶋H上對糧食產能的考慮已經進行了很長一段時間,去年在討論2015年一號文件時,已有討論”,一位農業部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種植面積可以調減,但產能仍需通過技術提升、地力修復來得到保障”。
如陳錫文所言,“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提出了一些政策,如實行輪作休耕的試點、實行“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戰略等,這實際上發出了一定程度上適當調整近期糧食產量的信號。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