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9 來源:互聯網
? 今年糧食再獲豐收,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亮點。糧食連年增產,歷史罕見、世界罕見。這一成就來之不易,是多種因素同向作用的結果,怎么估計都不為過。發 展生產保供給是農業的根本任務,也是農業部門的重要職責。廣大農業生產工作者和科技人員,務實創新地抓好各項措施落實,一個環節一個環節緊抓,一個區域一 個區域推進,一項措施一項措施落實,贏得了糧食豐收的主動權,展示了攻堅克難、執著追求的品格。這值得充分肯定,也應給予更多的掌聲。因為糧食連年豐收, 倉滿庫盈,中國人的飯碗更實了。
但必須看到,糧食連年增產之后,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資源環境壓力越來越大。特別是在糧食連年增產之 后,供給壓力減緩的情況下,一些人認為“國家不需要種那么多糧食”,一些地方出現了放松糧食生產的傾向,一些地方出現了抓糧食生產“可松口氣兒”的情緒。 這種現象和情緒正在蔓延,影響士氣,值得重視。歷史教訓深刻,糧食生產“易下難上”,上面松一尺、下面放一丈。如果明年都可以“松口氣兒”,那么誰都可以 “松一松勁兒”,這種現象的蔓延造成的后果是不可想象的。
“糧安天下”。這是一條真理,也是我國國情所決定的。無論社會如何發展,保障 糧食安全仍是首要任務。越是糧食豐收的時候,越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保持戰略的定力。中央高度重視糧食生產,提出構建新形勢下國家糧食安全戰略,鮮明提出守 住“谷物基本自給,口糧**安全”的戰略底線。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又明確提出,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這些重大部署,充分展示了中央保障國家糧食安 全的堅定決心。各級黨委政府都要深刻認識、準確把握、堅決貫徹,毫不放松地抓好糧食生產,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一要穩住農 民種糧積*性。“谷賤傷農”,農民種糧積*性是傷不起的。在今年糧食市場低迷的特殊情況下,要確保種糧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合理利益不受侵犯,避免雪 上加霜。各級農業部門要按照中央的決策部署,會同有關部門落實糧食收儲政策,開展督促檢查,嚴查“打白條”、壓級壓價,保護農民利益。各地要采取有力措 施,維護新型經營主體利益,扶持引導糧食規模生產。
二要鞏固提升糧食產能。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糧食出現了幾次的波動,供求出現緊張,一 個重要原因是產能下降。應該看到,當前糧食供求的好轉,既有國內供給的增加,也有國際低價糧食的補充。出現這種狀況,有其復雜的原因和特殊的背景。世界經 濟總會轉好,糧食供求壓力將會越來越大。我們不能把自己的飯碗拴在別人的腰帶上,要靠自己、靠產能的鞏固提升。重要的是要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和耕地質量建 設,實現藏糧于地。還要加強科技創新和技術集成創新,實現藏糧于技。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保障糧食安全,做到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三要轉 變生產發展方式。糧食連年增產,資源環境已亮起“紅燈”,必須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要優化糧食品種和區域結構,重點保住稻谷、小麥等口糧品種,適當調減非優 勢區玉米種植,構建糧經飼統籌、農牧結合的生產格局。要大力推進集成技術推廣,重點是推廣以機械為載體的高產高效、節本增效、提質增效的綠色增產技術模 式。要大力發展資源節約型農業,按照“一控兩減三基本”的要求,繼續開展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實現農業永續發展。
明年是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的**年,也是“十三五”開局之年。就農業工作而言,一項根本的任務還是努力保持糧食的穩定。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必須保持 戰略定力,不能時緊時松。各級農業部門要以高度的自覺、堅定的信心和有力的措施,毫不動搖地抓好糧食生產,為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和持續穩定發展奠定堅實基 礎。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