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9 來源:互聯網
??? 阿里京東等巨頭“下鄉”步伐提速 布局千億市場
離今年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召開還有一個月時間,市場上對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的期待正逐漸升溫。多位專家在接受《經濟參考報》采訪時表示,新的一號文 件將有望繼續聚焦現代農業。在具體細分領域方面,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將連續第四年寫入文件,而且對其扶持的力度和過去相比或有較大突破。
實際上,從半年前商務部《“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將電子商務進農村確定為**大目標以來,政府各個部門也相繼“發聲”,就連國務院常務會議也針對加快 發展農村電商進行過專門部署。而進入11月份以來,政策紅包更是接踵而來。11月9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的指導意 見》;17日,財政部印發《農業綜合開發扶持農業優勢特色產業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指導意見》,鼓勵發展“互聯網+農業”,積*支持優勢特色農產品電子商 務平臺建設;23日,國務院公布《關于積*發揮新消費**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給新動力的指導意見》,表示支持各類社會資本參與涉農電商平臺建設,促進線 下產業發展平臺和線上電商交易平臺結合。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李國祥認為,過去幾年農村電商由于基礎設施跟不上,一直是靠市場 自發的力量在主導發展,這些年來通過地方上的積*實踐,積累了很多經驗和樣本,也讓政府調研有了足夠的參考,出臺相關政策和文件的時機也愈發成熟,所以才 出現了一段時間內連續推出政策的情形。
對此,多位專家表示,中央針對一個較為細分的涉農領域如此連續的拋出扶持意見和政策在過去是較為罕見的,也顯示了當前政府對現階段大力發展農村電商的決心和思路,而新的一號文件也有可能繼續就此著墨,并且和過去“淺嘗輒止”的表述相比,*有可能會推出更大的動作。
農業部副部長屈冬玉此前表示,中國的農業電子商務正在形成跨區域電商平臺與本地電商平臺共同發展、東中西部競相迸發、農產品進城與工業品下鄉雙向互動的 發展格局。加快農業電子商務是發展“互聯網+”現代農業的重要切入點,通過電子商務的利益驅動,來引導廣大社會投入研發農村電子商務的創新,統籌推進農產 品、農業生產資料和休閑觀光農業電子商務的協同發展。
實際上,就在政府正在醞釀更多的扶持計劃時,電商界的巨頭們也在積*部署2016年的農村市場。
據阿里巴巴集團向《經濟參考報》介紹,從2010年開始,其各平臺下農村電商業務的銷售額以每年****的速度增加,預計2015年銷售額將輕松突破 1000億元。此外,其關聯企業螞蟻金服主導的網商銀行已針對農村用戶推出名為“農旺貸”的信用貸款服務,未來會陸續將旗下各平臺的跨境電商、支付、金融 服務向農村用戶開放。而京東方面則表示,計劃挖掘大數據的潛力,實現農業生產的產銷對接、以銷定產等,解決產銷信息不對稱和農產品滯銷難題。
其他領域的行業巨頭也在聞風而動。今年年中,港交所上市公司人和商業宣布,擬以65億港元的價格收購農產品市場運營商壽光地利****的業務,以此進軍 農產品市場,意圖打造中國**的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平臺。A股傳統農業公司新希望也與互聯網農業電商一畝田達成戰略合作,展開產業鏈大數據合作,攜手構建 “互聯網+產業鏈”的協作新模式,用互聯網來提高傳統食品生產企業的采購、生產和銷售環節的效率。
此外,各路資本也開始加速在農業電商領域的布局。據投資中國、清科資本等機構統計顯示,截至2015年9月底,公開披露的農村電商投資案例超過30起,合計融資金額超過15億元,其中不乏高額融資案例。
而對于發展農業電子商務面對的挑戰,農業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副司長王小兵說:“現階段*重要的還是農民不了解,不會用,同時還有多數電商企業對農業不熟悉,這個是農業電子商務*大的問題,搞IT不懂搞農業,搞農業對電商也不太了解。”
他還表示,農產品流通的效率現在還很低,標準化程度不高,標準體系還沒有建立等問題,都需要政府和企業共同努力。因此下一步*重要的是培養電子商務的市 場主體,除了建成平臺之外,*重要的是要把農民培育起來,還要發揮相關的社會中間組織包括一些地方電子商務企業的作用,來幫助這些新型經營主體降低入駐電 商平臺的門檻。對于相關標準的制訂,政府要幫助指導企業適應在電商平臺上運行的標準。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