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9 來源:互聯網
這兩年,接觸的企業不少,交流下來的感覺是大家都在各訴己難。困難的話聽多了,也就真得以為
李總,山東一家12萬錠紡企的負責人。他說,他們也曾走過一段艱難的道路,也曾掙扎、失望過。但這樣的日子走過了,風雨之后也就看見了彩虹。他算了一筆賬,以他們的主要產品普梳32支、40支為例,配棉主要是新疆手摘棉和地產棉,配比各占50%,棉花成本價在152 0173 3840-13500元/噸。而他們的成品紗如今售價分別是21700元/噸、23500元/噸,目前毛利潤分別達到1500元/噸、1870元/噸。“這要感謝國家的好政策。”李總表示,2014年實行棉花目標價格政策以來,國內棉價由17250元/噸(標準級)降至13000元/噸一線,下降了4000元/噸左右。
在紡紗成本中,棉花成本約占60%,是占大頭的。所以對于棉紗成本、競爭力來說,關鍵是保障原料供應和價格優勢。其實,自棉花目標價格政策實施以來,很多企業都感受到了政策的“春風”。很多優質企業也實現了利潤的回升、經營的好轉。李總舉例說,現在不少優質企業正在過著滋潤的好日子,尤其是一些做精梳紗、半精梳紗、高配紗的企業。山東一家40萬錠企業單支紗獲利在60-70元(按照40S整支計算,利潤在2400元/噸),而生產的60支、80支紗利潤率更高。“悶聲發大財,這個時代再虧本你就OUT了。”李總強調。
“應該說,經過2014年的大浪淘沙,留下來的大都是優質企業。”一位市場人士說,紡企是沾了原料價格下降的光,那么加工企業呢?有沒有掙錢的呢?4月份以來,筆者專門在黃河流域的山東、河南、河北等地調查了解,接觸了不少優質企業。
河北滄州就有這樣一家軋花廠,老總姓張。老張是個很跟得上時代節奏的人,做了20多年棉花生意了,行業里的彎彎道道都懂。2014年,他周邊的企業大都虧了,可是他卻賺了。怎么做到的呢?老張說,在收購、加工要把握好幾個關鍵問題:**是“無米下鍋”的問題。這兩年,內地的棉花確實少了,收不上棉花是正常現象。企業沒有加工量,利潤就無從談起。但是,去年,他們廠共加工皮棉6700多噸,保證了企業的正常運轉。第二是“好女愁嫁”的問題。春節之后,地產棉非常難賣,當地很多企業都還剩不少棉花賣不出去呢。但是,他們廠現在卻是“倉庫空空”,不僅賣光了所有庫存,就連資金也都已回籠到位。靠得是啥?張總說,根本一點質量,質量上去了,“好女是不愁嫁的”。第三是信譽問題。這些年,不少內地的軋花廠信譽掃地,很多紡企寧愿高價購買新疆棉、外棉,也不愿染指地產棉。他們廠自國家取消棉花臨時收儲政策之后,就開始重建信譽,取得不錯的效果。
張總說,2015年華北大地春播工作正在加快推進,面積大減已基本確定。對于軋花廠來說,這一年,大多數仍然是困難重重。但是大浪淘沙,留下來的才是“真金”。他們廠也將繼續堅持自己的理念,爭取挺過“這個冬天”。他認為,現如今內地棉花是遭遇了一些困難,但是困難會過去,“春天”會來。相信經過2015年的面積大減,2016、2017年,棉市將會強勁反彈。
筆者還接觸了一位山東棉商,蔣兄。2014年10月份開始就長駐新疆,先做細絨棉,后做長絨棉,現在又跑港口做美棉貿易。他說,這一年還是能賺一些錢的。我知道,老蔣是個低調的人,他要是能說上“賺一些錢”的時候,那肯定是“大賺特賺”。
其實,市場并沒有那么糟糕,經營也沒有那么難。正如一位同行所說:你都沒努力過,怎么知道自己不行?2015,一定是強者的天下。不膽怯、不畏難、不知疲,才能成為**。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