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9 來源:互聯網
從2014年4月開始,我國過去三年實行的
聽,內地棉農在“煎熬”
多年前,湖北的一位鄉黨委書記給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镕基寫了一封信說“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從而引起了相關部門對于“三農”問題的高度重視,近年來不斷加大對農業的投入。不過要改變這種狀況,需要大量的資金、人才、技術向農村和農業轉移。顯然僅僅依靠國家地投入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
棉花這種農作物從古至今都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并且種植棉花也是我國很多地區的農民*主要的收人來源之一。然而,伴隨著2014年度我國棉花價格進一步向市場放開,廣大棉農特別是內地9個主要棉花產地省的棉農們心頭多了些許憂愁和無奈。這些每天“臉朝黃土背朝天”辛勤勞作的人們,這一次也沒有能夠逃過“農民真苦”的輪回。
湖南省安鄉縣位于土地肥沃的洞庭湖平原之上,是湖南省第二大棉花種植縣。實際上,素有“魚米之鄉”之稱的洞庭湖平原橫跨湖南、湖北兩省,歷來都是我國重要的商品棉基地,也是湘鄂兩個棉花生產大省的棉花主產區。羅文強是安鄉縣一名資深的棉花販子,不過有細心的群眾注意到,在今年棉花收購季節中羅文強的“坐騎”已經由往年的小貨車改成了摩托車。原來,由于今年當地棉農普遍存在惜售的情況,因此導致羅文強下鄉收購棉花經常是空去空回“白跑路”。為了節約油錢,他便改成了騎摩托車下鄉轉悠,在確定哪家人賣棉花后再開貨車上門。
據了解,2014年湘鄂兩省棉農惜售的主要原因是棉花移栽初期遇到干旱少雨的天氣,而到了中后期又陰雨綿綿造成枯黃萎病發生、蕾鈴脫落、棉花掛桃減少等等情況的發生,直接導致了棉花產量的減少。同時,“屋漏又逢連夜雨”2014年的棉花收購價格也跌到了近年來的低谷。再加上,相關部門對于內地棉花的定額補貼政策出臺過晚,地方上消化吸收、落實細化還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過程。因此,由于絕大多數棉農擔心賣早棉花得不到補貼,所以他們基本上都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在觀望、等待著。
毋庸置疑的是2014年度湖南、湖北兩省種植棉花的農民大多都是“賠本賺吆喝”。
湖北省的公安縣也是傳統產棉大縣之一,村民王磊世世代代都生活在這里以種植棉花等農作物為生。現在,棉花販子進村收購
而我們再來看一看棉農種植棉花的支出。**是機耕、機播費用在100元每畝左右;其次是除草、施肥、灌水、噴藥幾項的人工費用大約在150元每畝左右;另外就是打頂人工費每畝100元,摘棉花人工費按照畝產500斤計算還需要500元每畝。還有就是各種農業生產資料的投入。種子、地膜每畝約需110元左右;各種化肥農藥每畝約需340元左右;另外就是灌溉用水,每畝也需要35元左右。綜合計算,內地棉農每畝棉花的實際支出是1335元左右。
這些大概的支出還是在沒有考慮到土地流轉費用,土地貧瘠程度以及今年棉花產量下降等等其它因素的前提下實際產生的。不難想象,湘鄂兩省的廣大棉農自然希望繼續等待棉花的收購價格能夠上漲。因為,只有棉花收購價格上漲今年他們種植棉花才能保本或者是減少虧損程度。
實際上,按照目前的棉花收購價格來分析,即便是國家每噸補貼的2000元能夠及時到位,絕大多數棉農也不大會因此款項賺到多少錢。這種情況,勢必影響到今后內地棉農種植棉花的積*性,或會進一步加劇內地幾個主要棉花產區棉花種植規模的減少。
然而,棉農們的這種囤棉惜售、觀望等待并不能解決任何實際問題。反而還衍生出更多,更具體的一些新問題。
眾所周知,普通棉農存放籽棉的場地大多就是在其家中。要么是堂屋,要么是臥室,要么是閣樓等處,種植面積大的農戶很可能上述幾個地方都會堆滿。且不說大量的棉花不規范堆放、存儲過程中可能引起的火災等嚴重事故。*顯而易見的就是不規范的棉花儲存場所導致灰塵、油污、雜質進入棉花里面,造成棉花品質下降影響出售棉花的收益。據了解,一般情況下籽棉由棉農自己囤積一年,品質將*少下降一個等級,每噸籽棉的價格也會降低6、700元。
實際上,目前擺在湘鄂兩省棉農面前的選擇是兩難的。現在出售籽棉價格偏低,則會導致虧損;等待觀望既無法保證棉花的品質,又難以確定未來棉花價格的走勢。所以,各地相關部門應該盡快出臺棉花補貼的實施細則,并且確保及時兌現才是解決目前廣大棉農實際困難的*行之有效的辦法。
“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不能僅僅出現在口號里,更應該落實到行動中去。
看,下游棉企在“掙扎”
在我國2014年度的棉花收購季節里,態度與往年情況大相徑庭的不但只有惜售地棉農,還有產業鏈下游的眾多棉花加工企業。
在湖南某大型棉企的一家分公司收購現場,往年車水馬龍、人聲鼎沸,從公司大門口到倉庫排著上千米交棉隊伍的情形今年并沒有出現。他們倉庫門前將近一個足球場大的壩子里,雖然也談不上門可羅雀,但也僅僅只稀稀拉拉停放著幾輛由棉花販子駕駛來的農用三輪摩托車在出售棉花。
如果在以前出現類似今年這樣的棉農惜售,企業收不到棉花的情況發生。加工企業負責收購棉花的相關人員早就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早就已經跑到一線甚至是棉農家里挨家挨戶做起了銷售動員工作。然而今年,負責收購的幾個工作人員正悠閑地坐在辦公室里喝著茶,玩著手機。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情況并非個例而是全行業的常態。以湖南省的安鄉縣為例,據了解到11月上旬截止,除了一些家庭作坊和小企業零零星星地進行收購之外,該縣的9家大型棉花加工企業,沒有一家開秤收購籽棉。
所謂的“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在今年在外行人看來這些棉花加工企業寧愿工人放假,庫房空著,機器停擺,也不愿意想辦法弄棉花來進行加工生產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但是,這種情況在業內人士們看來卻是理所應當的。
對于棉花加工企業來說,除了需要承擔一部分社會責任之外,*根本、***的目的就是賺錢。然而,據相關專業人士介紹按目前的棉花
另外還有一個導致棉花加工企業對收棉“漫不經心”的重要原因也同樣是,企業們在等地方政府具體的棉花補貼細則出臺。由于細則沒有出臺就意味著補貼的資金沒有落實,政策就還是處于“水中月、鏡中花”的狀態。實際上,目前國家在補貼的辦法中也沒有明確這2000塊錢,是按照種植棉花的面積直接補貼給棉農,還是按照產量通過加工企業間接補貼給棉農,亦或是通過其它方式補貼。所以,這些尚不能確定的情況也讓棉花加工企業不敢貿然動手大量收購棉花的因素。實際上,棉花加工企業也同樣擔心,現在一旦敞開了收購棉花,將來會因此吃政策上的虧。所以在生產要虧損,補貼不明朗兩種情況共同作用下,廣大棉花加工企業對于收棉采取這種謹慎的態度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
但是,與棉花價格走低、棉農惜售等問題相比而言,2014年度由于國家棉花臨時收儲政策的取消帶來的棉花加工行業無序競爭現象,則是更為讓棉花加工企業特別是大型(泛指400型)棉花加工企業頭痛的問題。
實事求是地說,目前我國棉花加工這塊“大蛋糕”主要被“400型棉花加工企業”、“200型棉花加工企業”以及所謂的家庭作坊式“兩小一土企業”所分享。這其中,尤以主要使用國家早就明令禁止的小皮棍機、小鋸齒機和土打包機的“兩小一土”加工作坊在今年*為“活躍”。在這類作坊式小棉花加工企業眼中,不但根本沒有任何國家標準、技術規范,并且還經常干出一些以次充好的勾當。
毋庸置疑的是400型棉企技術先進、工藝規范,加工的棉花質量有保證,產品質量在國際上有競爭力。同時,其生產技術得到政府部門的大力提倡。所以在過去幾年里,國家指定的棉花收儲企業都必須是400型棉企。彼時,廣大棉農都自覺自愿地將棉花出售給400型棉企。其余的200型棉企和“兩小一土”棉花加工作坊的市場被急劇擠壓,除了個別老少邊窮地區之外,在我國的絕大多數地方已經看不到這兩類企業的影子。
然而,今年棉花臨時收儲政策取消,棉花價格走低。200型棉花加工企業和“兩小一土”棉花加工作坊由開始“重出江湖”。其中,“兩小一土”憑借著生產工藝簡單,同時還能通過諸如“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等辦法逃避稅費,從而*大的降低了棉花加工成本。目前,這類型的棉花加工企業們正開足了馬力在收購、加工著棉花。大量品質沒有保證的棉花產品通過它們流向了市場。
值得我們高度重視的問題是,200型棉花加工企業和“兩小一土”棉花加工作坊由于國家政策變化而獲得的了巨大發展空間,事實上它們目前也正在快速發展。但是,長此以往這類以出產價格低、質量差的棉花產品為“契機”的棉花加工企業,必然會擠壓400型棉花加工企業的生存空間。在大型棉花企業和國家相關部門大力扶持下,好不容易發展起來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400型棉企很可能就會在“一夜之間”突然“死亡”。一旦出現這樣的局面,不但我們苦心經營多年的棉花品質戰略功虧一簣,對于我國整個棉花行業的發展來說都是在“開倒車”、“走回頭路”。
因此,我們的相關執法部門今后應該加大執法力度,對于國家早就明令禁止使用的小皮棍機、小鋸齒機和土打包機就必須發現一臺就取締一臺。對于沒有獲得棉花收購加工許可證的企業非法從事棉花加工、收購的行為,也必須嚴格禁止并且從重處罰。各方都應該從質量強棉、科技強棉的大局出發,為400型棉花加工企業提供一個良好的發展空間。
思,棉花行業的“出路”
在我國紡織服裝行業中,棉花產業的轉型、升級恐怕是*為艱難,承受“陣痛”*大的事情。**,是因為棉花產業涉及的方方面面太廣,從上游到下游,從棉田的耕作到服裝的銷售無不牽涉其中。第二,是因此在棉花產業鏈上“討生活”的從業人員群體十分龐大。第三,就是因為棉花產業的轉型涉及的政策、資金、渠道等等問題太過復雜,有歷史遺留的也有新出現的。
國家在出臺今年內地棉花的補貼政策時,已經明確指出“以后年度的補貼標準以新疆補貼額的60%為依據,上限不超過2000元/噸。補貼方式由各省自主決定,可選擇按面積或按產量補貼”。實際上,內地棉農今年種植棉花可能會出現虧損的問題,之前就有一部分人預測到了。其具體就體現在今年內地棉花種植面積的減少。從棉農方面來看轉型問題,無非也就是轉種其它農作物。
但是,這個看似簡單的換種農作物的問題,對于一部分地區的棉農來說也是比較艱難的過程。比如說,湖南省某縣大部分棉農今年轉而種植南瓜。因為對于南瓜產供銷渠道并不熟悉,導致到了南瓜豐收的時候遭遇南瓜滯銷。出現了大量南瓜爛在田間地頭,傳統棉農轉型之后血本無歸的情況發生。
實際上,在我國很多地方所謂轉種是相當困難的事情。例如在山東,每年都有大面積的鹽堿地在春灌之后用來種植棉花。正是棉花較高的耐旱、耐鹽堿、耐貧瘠的特性才使得它們能夠在此存活。因此這類型的鹽堿地,除了能夠種植棉花之外根本無法種植其它農作物。用當地百姓的話說,即便是棉花價格再低仍然也只能種棉花。
還有就是因為廣大棉農已經習慣了種植棉花不用澆水的種植方式。因此,在傳統的棉田周邊各種水利設施要么是沒有完善,要么就是年久失修。所以一旦轉種其它農作物,灌溉又成了一個大問題。同時,棉農要想重新修建或許修葺水利設施,資金來源也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因此,棉農們的轉型要想從簡單的轉種其它農作物入手,現在看來也是困難重重、舉步維艱。那么,棉農要想通過繼續種植棉花來獲得收益又是否行得通呢?在棉價低的情況下,種棉花要想賺錢無非兩條路可走。其一,就是進行土地流轉,走規模化、產業化的道路;其二,就是大量引進高科技農業設備,走科技化、機械化的道路。
但是,在具體操作這些過程中也面臨諸多難題。比如說,目前農村土地流轉過程中,需要跟農戶一家一家談,相當浪費精力和時間。而棉花種植收獲的全部機械化,也還有很多瓶頸需要攻關解決。特別是在棉花的采摘過程中,目前還大部分依靠人工,所需要支付的人工費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棉花的生產成本。因此,對于棉農、棉花種植方面的轉型還需要我們進一步的進行探索,同時總結經驗教訓。
另外,對于廣大的棉花加工企業來說轉型也并非易事。按照我國紡織服裝行業振興規劃的要求,棉花加工企業主要應該向自動化、智能化方面發展。以機器代替人工,減少勞動力的支出來降低生產成本,從而獲得較強的市場競爭能力。
棉花加工企業在整個棉花產業鏈上,起到了一個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因此,棉花加工企業能否成功轉型,將直接關系到我國棉花行業整體轉型的成敗。是值得行業內外相關各方面認真對待,同時也需要各方面集思廣益的一件大事情。
毋庸置疑的是,長期以來我國棉花價格與外棉價格之間存在的較大差異,直接導致了下游紡織服裝行業的競爭力減弱。與此同時,我國棉花供大于求已經是不爭的事實。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就是商品價格是由供需關系決定的。而我國目前國儲棉花的庫存還有相當大的數量,按官方說法,占到全球棉花每年總需求的60%。因此,嚴重的供大于求勢必導致棉花價格的下跌。
目前雖然,棉花臨時收儲政策的取消短期內確實會給各方帶來一定的損失,出現一定的困難。但是從長遠看,卻是對我國紡織服裝產業整體健康發展有益的事情。值此風云變幻之際,我國棉花行業只有徹底更新觀念,堅定對市場經濟的信心,并且堅決淘汰落后產能,積*引導棉農調整種植結構,才能建立起真正意義上的棉花行業秩序,從而完善我國棉花市場的運行體系。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