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9 來源:互聯網
輕薄、柔軟且透氣性強的蠶絲被素有“人體第二皮膚”之稱,也是許多消費者初夏時節的**。然而,近日北京市消協公布的蠶絲被抽檢結果卻給消費者澆了一盆涼水。
據北京市消協從商場、超市、網上商店隨意購買的40種蠶絲被的檢測結果顯示,其中有近半數未達標,一些標稱****蠶絲被大打折扣、弄虛作假,有的甚至沒有一根蠶絲。
對此,中國絲綢協會行業發展部主任劉文全向筆者表示,這一方面顯示出了蠶絲被市場標準執行不嚴、市場監管不力等問題,但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了蠶絲被上游原料供給失衡。
有標不依打“擦邊球”
“按蠶絲被國家標準,只有蠶絲含量達50%以上的被子才有資格叫蠶絲被,可是現在市場上的蠶絲被品種繁雜,名稱多樣,甚至連所謂的‘九孔蠶絲被’都出來了?!?月23日,中國絲綢協會行業發展部主任劉文全接受筆者采訪時感嘆到,雖然國家對蠶絲被各項標準規定很詳細,但由于牽涉到工商、稅務等多部門管轄,目前在市場的推廣和執行情況并不樂觀。
在北京物美大賣場和家樂福方莊店、沃爾瑪建**店等相關大型超市走訪時,筆者看到,玲瑯滿目的貨架上雖然未見涉事品牌的蠶絲被,但相關產品的類別多種多樣,令人眼花繚亂。
有的標稱“竹炭纖維蠶絲被”,有的標稱“水洗夏涼蠶絲被”,還有的宣稱“空調潤膚蠶絲被”,讓人無從選擇。而在相關產品的包裝盒上,筆者看到大部分只是簡單地標注了“蠶絲含量5%”或者“蠶絲含量50%”、“**桑蠶長絲”等字樣,并沒有標注詳細的成分表。
劉文全表示,這些標注都是不規范的。**,標稱蠶絲被的產品必須在蠶絲含量上嚴格符合要求。其次,在成分標注上,如果不是****的純蠶絲被,除了標注蠶絲含量之外,還必須詳細標出柞蠶絲或者化纖等其他摻雜用料含量。
劉文全介紹,新修訂的GB/T24252—2009《蠶絲被》國家標準在蠶絲被的定義、包裝標注規定、等級、內在質量、外觀質量、工藝質量等方面都進行了詳細的規定,并特別明確了只有以蠶絲為主要填充物的被類才可稱為蠶絲被。
“雖然蠶絲被產品列入了國家監督抽查名錄,但各級監督抽查力度不夠,一些企業在打‘擦邊球’。另一方面,消費者由于缺乏專業知識,一般不會注意這些內容?!?/p>
劉文全分析說,由于相關商場超市在對入駐商品把關時,只注意檢查廠家是否有生產許可證和營業執照之類,并不會細看商品是否符合國家標準,因此很容易造成不合格的蠶絲被產品流入市場。
蠶絲產量多年無增長
在相關超市,筆者看到,這些標稱“蠶絲被”的商品大多售價在200多元到五六百元之間。對此,具有百年工藝歷史的云南昭通張蝴綿蠶絲制品有限公司北方營銷經理申秀山對其真實性表示懷疑。
“拿機制蠶絲被來說,一床1.5公斤重的蠶絲被市場價格已經達到了七八百塊錢,而同等重量的手工蠶絲被需要人工耗時40多個小時,價格可達2000多元?!鄙晷闵礁嬖V筆者,雖然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品價格視地區經濟和消費水平而定,但近年來蠶絲價格每年都以10%的幅度上漲,綜合人工等各項成本,蠶絲被價格每年也都在急速上漲。
劉文全介紹,當前蠶絲綿銷售價已賣到32萬左右一噸,一公斤絲綿的成本價格近320元左右。而由于絲制品很長一段時間在我國市場銷量低迷,加上養蠶繅絲主要集中地的農村地區勞動力通過外出打工等形式進行了轉移,養蠶繅絲的人越來越少。“有人預計,再過幾年,如湖州等我國江浙許多傳統養蠶地區可能不會再產繭?!?/p>
劉文全說,也因此,多年來我國蠶絲產量徘徊不前,這加劇了市場上原料供給緊張的狀況,而受國內各種生產資料價格上漲的影響,我國繭絲價格近年來上漲勢頭有加快傾向。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