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9 來源:互聯網
化解產能過剩已成為當前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一項主要任務。據了解,有關部門正制定關于過剩產能調整的實施意見,以加大對過剩產能的調控力度。回顧歷史經濟周期,上世紀90年代的一輪產能擴張和去化過程,值得作為鏡鑒,以從中發(fā)掘本輪去產能周期的政策線索。
通過對比可以發(fā)現,兩次產能過剩都經歷了“高速信貸投放、地方政府推動投資熱潮、過熱投資引發(fā)通脹率上升并引發(fā)貨幣偏緊、快速擴張被冷卻后債務和產能過剩問題凸顯”的大致路徑。
與上世紀90年代末產能過剩主要集中于紡織、家電等輕工業(yè)、消費品行業(yè)相比,本輪過剩產能主要集中在中上游重化工等行業(yè),其重資本特征意味著通 過行政手段壓產、淘汰的難度較大。同時,由于這種產能過剩與未來國內外需求增長趨勢存在長期錯配,意味著過剩產能的化解,將無法依靠需求端消化,而是更多 依靠市場退出淘汰,其過程也將相對更加漫長。
從內部看,國內消費升級導致主導產業(yè)更迭,重化工業(yè)產能與新生的市場需求存在長期錯配。近10年,城鎮(zhèn)化帶動了城鎮(zhèn)居民的消費升級,推動了重化 工業(yè)的快速發(fā)展。目前來看,城鎮(zhèn)居民消費將逐漸從住房、汽車等改善型耐用消費品,轉為更高端的服務類消費。服務業(yè)、高端制造業(yè)、高新技術產業(yè)將逐漸取代重 化工業(yè)的主導地位,重化工相關產業(yè)投資增速將持續(xù)回落。
從外部看,指望外需消化過剩產能不現實。國際金融危機爆發(fā)后,歐美等發(fā)達國家普遍進入去杠桿周期,儲蓄率趨勢性回升,有效需求不足將成為全球經 濟的中長期主題。由于我國在能源、勞動力、土地等要素價格方面的優(yōu)勢正在減弱,其他經濟體對我國的“進口替代效應”,也不利于通過外需化解我國過剩產能。
此外,強勢美元的趨勢已經形成,這與亞洲金融危機和網絡泡沫危機后美元進入貶值趨勢的背景不同。在美元的升值趨勢中,人民幣的實際升值也進一步削弱了中國出口企業(yè)的競爭力。
不過也應看到,當前去產能的宏觀環(huán)境更為健康,面臨之前不曾擁有的諸多有利因素。一方面,我國金融體系健康狀況遠優(yōu)于當初。盡管當前企業(yè)應收賬 款和庫存上升很多,但是從上市制造業(yè)企業(yè)的財務數據來看,其應收賬款和庫存周轉率的**水平遠高于上世紀90年代末期。央行公布的5000戶工業(yè)企業(yè)調查 數據表明,總體流動資產周轉率**水平也遠高于當年。銀行貸款不良率雖微升,也仍處于不足1%的歷史*低水平,且撥備覆蓋率高達300%,這與上世紀90 年代末期銀行出現系統(tǒng)性不良貸款危機的情況全然不同。另一方面,我國居民財富基礎較好,社會保障體系好于上世紀90年代末期,預計去產能對居民消費的沖擊 不大。
因此,從宏觀層面來看,本輪去產能過程無法再使用類似上世紀90年代末“紡織壓錠”等行政性手段,需要更多依靠改革和市場力量,以達到更好效果。
一是需要穩(wěn)健略偏緊的貨幣政策基調,促進過剩產能自然消化。今年以來決策層強調“盤活存量貨幣”,以及6月份央行針對銀行間流動性不足的態(tài)度, 就是對上述政策取向的明確注腳。包括金融領域在內,我國經濟的全面去杠桿將拉開序幕,相關政策絕不能因一時經濟指標回落而大幅放松,也不可因一時信貸增長 過快而盲目收緊。
二是需要建立以市場化方式為主的過剩產能清理政策框架。由于過剩產能行業(yè)的重資本特質,再大量使用行政手段是不現實的。以企業(yè)并購重組的市場化方式去產能,將會是大趨勢,這需要政策面為并購金融工具的創(chuàng)新提供規(guī)范環(huán)境。
三是需要創(chuàng)建產能清算過程中風險和代價的分擔框架。去產能過程中,金融機構必然會承擔部分買單責任。目前,我國金融系統(tǒng)健康狀況較好,應加快國有銀行不良資產處置權限下放進程,部分杠桿率較高的信托等非銀行金融機構可能面臨風險加大局面。
四是注重產能的國際轉移,旨在把在中國看起來過剩但全球不過剩的產能轉移出去。例如,近年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qū)不斷發(fā)現新油氣礦產資源,但該 地區(qū)工業(yè)基礎和基礎設施相對落后,從而形成了其能源出口的增長瓶頸。中國應該與其他國家一道,加強對該地區(qū)能源、運輸、電力和其他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投資。
此外,要重點通過供給端的改革為宏觀經濟釋放新的增長動能。無論是新型城鎮(zhèn)化、財稅改革,還是土地改革、金融改革等,我國都存在被抑制的需求增長空間。唯有深化改革,完善市場機制,糾正資源錯配和扭曲,才能將這些被抑制的需求有效釋放出來。
1、檢測行業(yè)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