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9 來源:互聯網
今年,九江紡織產業發展形勢較好,投資102億元的恒生年產40萬噸粘膠纖維和60萬噸棉漿粕項目正在建設中,華孚投資10億元的20萬紗錠紡織項目準備選址,龍達啟動二期年產11萬噸粘膠纖維項目……
“近年來,九江原有的紡織和化纖企業通過淘汰落后的生產設備,引進**的生產設備,企業競爭力明顯增強。同時,市里引進了一大批投資大、技術先 進的紡織和化纖企業,做大了紡織產業。”九江市紡織集團總經理朱濟民告訴記者,“近3年來,在國內紡織品市場低迷的情況,九江紡織產業主營業務收入每年仍 保持30%以上的速度增長,去年主營業務收入超過600億元。”
引進**生產設備,提高產品質量
九江是我省
近年來,在勞動力成本不斷增加和原材料價格高的情況,不少紡織企業步履維艱。朱濟民告訴記者:“國內的棉花價格比國外的棉花價格每噸要貴 5000至6000元,九江的棉紡企業很難拿到棉花進口配額,只有收購國內的棉花。九江棉紡企業年加工能力70至80萬噸,主要收購河南、山東、安徽等地 的棉花,生產成本高。”
面對這種情況,棉紡企業只有引進**的生產設備,才能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位于瑞昌市的江西鳳竹棉紡有限公司,過去是傳統的紡織設備, 產品檔次不高,市場價格低。為此,該公司去年投資400多萬元引進了先進生產設備。同時投資8000萬元,新上了一條先進的生產線。新設備投產后,用工比 過去減少了11%至13%,每噸紗的價格比過去高1000至152 0173 3840元。
朱濟民告訴記者:“目前,國內不少紡織企業虧損,但九江紡織企業整體較好,去年上繳稅收40多億元,利潤也有10億元左右。”
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做大紡織產業
九江市有許多紡織、印染、制衣等企業。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這些企業紛紛改制,提高科技含量,靠大聯強,謀求發展出路。
瑞昌市賽湖紡織廠被華瑞(中國)縫紉線股份有限公司收購后,投資3億元從意大利購進國際先進生產設備,專門從事縫紉線加工,不再紡紗,產能由過 去的1萬紗錠變為現在的18萬紗錠。“我們公司縫紉線的品種齊全,現有100多種,不少品種許多企業是無法生產的。”該公司總經理劉德煌笑著告訴記者, “我們公司有進出口經營權,50%以上的產品出口到東南亞、非洲、歐美等地,企業利潤在7%以上。”
同時,九江市抓住沿海產業轉移的機遇,引進投資大、技術先進的紡織和化纖企業,壯大紡織產業。由福建錦興集團投資6億元在共青城建設的20萬紗 錠卡摩紡項目,分二期建設,一期已投產。該項目設備全部從瑞士進口,卡摩紡工藝生產出來的產品檔次更高,可紡380支紗,填補了我省紡織業的空白。
“2009年以來,九江市引進了紡織企業222家,總投資160多億元。”朱濟民說,“目前,九江市紡織產業有800多家企業,其中規模(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以上的企業有240多家,產品檔次高,有市場競爭力。”
抓機遇,把紡織產業打造成千億元產業
今年,隨著全球經濟逐漸回暖,紡織產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為此,九江市搶抓機遇,依托賽得利、龍達、恒生等化纖企業,使粘膠纖維產能達到100萬噸,打造***化纖產業基地;依托德鑫、錦興、華孚、三 鑫等企業,使紡紗產能達到400萬紗錠,打造***紡織產業基地。同時提出,2014年紡織產業主營業務收入要達到1000億元。
同時,九江市在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發展紡織產業的同時,鼓勵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和擴大再生產,促進紡織產業轉型升級。另外,幫助企業爭取棉花進口配 額,降低企業生產成本。目前,九江**的紡織企業正在開足馬力生產,在建的先進紡織企業在日夜建設。紡織產業已成為九江的支柱產業,正在向千億元產業邁 進,今年主營業務收入有望突破800億元。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