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9 來源:互聯網
而如今,走在長春各大商場,服裝品牌多為外來的,省內品牌所占比重卻很小。
那么,對于行業的堅守者來說,吉林省服裝業怎樣才能突出重圍續寫輝煌呢?
苦心經營
對外依存度高企業發展緩慢
樣本1
長春歐特賽帝服飾有限公司:
制衣主料、輔料要去外省采購
人工照比4年前翻番
16日中午,陽光明媚。
長春歐特賽帝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躍在門店外踱著步子,身體感受著春天的氣息,思緒卻被拉得很遠。
一位高校服裝教師,從建廠進行服裝加工,到擁有自己的企業品牌,張躍付出的努力,已有所回報,但仍感壓力不減。
他告訴記者,近幾年,生意不好做,原料、人工等成本在上漲,利潤被壓縮,企業發展的“步子”慢了。
舉個例子來講,同是生產夏季服裝,制衣的主料、輔料(拉鎖、吊牌等)都要去外省采購。比如去江蘇柯橋或者廣州等地,帶1名設計師、1名采購員, 來回食宿、交通,加上面料損耗的費用,大概上萬元。同時,還有運輸費用以及配料不完善調整的周期和衍生的費用,都不是小數額的開支。相比之下,南方企業地 緣優勢明顯,成本低,調配貨品更方便。
此外,人工費也逐年上漲。4年前,一名機臺工的月工資800元,如今已達2000多元,傳統勞動力優勢已經不再明顯。
“產品更新快,進貨跟不上,市場認可度不高?!比缃竦膹堒S,盡管對事業仍然充滿信心,不過,他仍感受到了企業成長壯大的壓力。
樣本2
長春際華三五零四職業裝有限公司:
業內名氣比不過南方企業
拿不到外企加工訂單
長春際華三五零四職業裝有限公司黨委書記李嚴,也感受到類似的壓力。
她說,目前,公司已實現“軍品、民品、外貿”三足鼎立,雖然傳統的“軍品”優勢明顯,但是仍然感覺“吃不飽”。
拿公司做的外貿生意來說,比如,為外國的企業做加工,在南北企業競爭時,會感受到差距?!艾F在江浙加工企業多,且全世界聞名,而一提起吉林省的服裝企業,外商不太認可?!崩顕勒f,很多單子都被江浙那邊的企業拿走了。加上受到近幾年全球經濟影響,企業利潤也略有下滑。
此外,企業還面臨招工難題。企業每年退休員工40-50人,而新進人數難以彌補空缺,尤其縫紉工需求緊俏,基本處于長年招聘的態勢。
回憶往昔
老長春人馬女士:幾十年前“長紡”名氣不輸“一汽”
事實上,吉林省紡織服裝業在新中國的輕工業發展史中曾無比輝煌。老長春人馬女士回憶,幾十年前,“長紡”名氣很大,在百姓心中,名氣不次于“一汽”。家里人做衣服用的布料都出自該廠,廠區很是壯觀。
長春市西裝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陸小枚:
改革開放至上世紀90年代中期
是我省紡織服裝業發展“黃金期”
實際上,成績**的不止“長紡”這一家。
長春市西裝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陸小枚回憶,改革開放初期至上世紀90年代中期,是吉林省紡織服裝業發展的“黃金期”。
當時吉林省的產品有棉紡、毛紡、化纖等,種類豐富;其中,長春紡織廠、白城市紡織廠等全國聞名。而“吉林化纖”是全國輕紡標兵企業,全國所有行業都要向它學習。
他說,當時,長春有兩個“陣地”,一是為工作需要而特制的職業裝“陣地”,例如警服等,在全國各地都能看到長春的產品;二是出口“陣地”,長春市屬有13個服裝廠,每天都有產品大集裝箱從大連港出口。
然而,到了上世紀90年代中期,東南亞等國以其低廉的人力成本,逐漸成為紡織行業的集散地。雖然,目前長春出產的職業裝仍保持著傳統優勢,但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時裝類發展卻相對緩慢,出口企業也進入“低谷期”。
從吉林省紡織服裝商會秘書長劉克力目前掌握的信息粗略估算,吉林省內現有紡織服裝企業約500家,規模以上的大約60-70家,以加工生產為主。其中,有品牌的企業10多家,尚處于品牌發展初期。
為何低迷
品牌發展上不去產品價格低
利潤提升不上來沒錢做品牌
企業發展陷不良“循環圈”
“品牌是企業*寶貴的無形資產。”劉克力說,部分企業品牌意識有些不足。
他介紹,自己熟識的一家生產內衣的企業,牌子比較老,市場不大,價位始終上不去。其實,負責人也意識到要培育品牌。不過,“步子”很難邁得開。
“資金夠用,奮斗沖勁不足了,思想觀念還是沒放開?!眲⒖肆φf。
而在李嚴眼中,多數企業也能意識到品牌價值的寶貴。不過,培育一個品牌至少需要5-7年的時間,對于利潤較薄的服裝企業來說,實在不容易。
她說,經濟環境不好,服裝企業利潤下滑,如果再拿出大量的資金進行技術研發、品牌培育和市場宣傳,企業運轉將受到影響。而沒有品牌,產品價格上不去,利潤也很難提升,也沒有資金做品牌。長此以往,形成不良的“循環圈”。
此外,張躍認為,行業的發展需要政策、環境等多因素扶持。
他說,去年,自己曾帶著學生參加大連服裝買手大賽,考察內容包括理論、店面裝修、布置陳列、實戰銷售等,團隊在全國比賽中捧回金獎。這說明,我們的從業人員很優秀,但行業低迷,高端人才留不住、進不來,制約發展。同時,企業“悶頭做事”、分散經營,沒有達成規模效應。
專家支招
打“特色”牌
提高產品附加值
吉林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王占國說,省內擁有很多紡織工人和技術積累,應該拿來改造和利用。
他說,目前,吉林省紡織服裝業發展已出現好的苗頭,比如“溫馨鳥”服飾,以及琿春發展的民族服裝,做得都不錯,但規模還是不夠,應該把行業統一起來,做大做強。
他建議,相關企業應注重產品創新,利用東北亞區位優勢和文化的相似度,生產特色產品,開拓新興市場,不應一味地跟著江浙一帶**企業后面走。
此外,要充分利用人才戰略,提高品牌價值。“企業要轉變思想,聘請骨干技術人才,追求高品質的產品,要用產業發展的戰略性眼光看問題,而不是單純地追求眼前利益?!彼f。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