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2日訊 編者按:“湖絲衣天下”,湖州除了是絲綢之府,還是出產湖筆的江南水鄉。如今,這個靈秀之地正在陷入發展困境。在紡織業傳統優勢正在逝去的今天,湖州人如何用筆書寫絲綢之府的轉型路,考驗著這個人文蔚盛古城的智慧。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令中國紡織業等傳統的外向型產業遭遇迎頭一棒。經過近幾年的洗牌,如今紡織業狀況如何?
證券時報記者在歷史上有著“絲綢之府”美譽的浙江湖州調研后發現,來自印度、孟加拉國等近鄰的競爭不斷加劇,國內的“三高”(高稅負、高成本、高風險)、“三荒”(資金荒、人才荒、訂單荒)未有改善,在此背景下滋生的地方保護主義,更令相關政策浮于紙面難以落實……種種跡象顯示,紡織業的困境還沒到頭。
國際競爭趨于激烈
去年10月、11月間,我國紡織印染產業集中地區出現訂單“爆棚”現象,但春節過后一切又復歸低迷。業界人士猜測,這些訂單或來自印度等國的“轉手”。印證這一點的,是湖州市政府的相關統計數據。
記者獲取的一份湖州市經信委分析報告稱,2012年湖州紡織、輕工行業均面臨內外部嚴峻挑戰,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放緩,出口及行業利潤增速下滑尤為突出。統計顯示,湖州市654家規模以上紡織企業的工業總產值、主營業務收入、利稅及利潤等的完成占比,均明顯低于往年。
在越來越小的“蛋糕”面前,印度及孟加拉國等南亞近鄰開始了攻城略地。無論是勞動力成本及資金投入,還是工業技術的全面提升,其均占據明顯優勢,對我國紡織產業構成致命打擊。
據證券時報記者掌握的資料,印度紡織工人的每月工資大約在800元至1200元人民幣(下同),孟加拉、巴基斯坦等國則不會高于600元,我國則早已跨越了3000元大關。此外,印度貧富懸殊更大,寡頭集團資金雄厚,在購買或引進荷蘭、德國高端設備、技術上舍得投入。與此相對,中國紡織業技術升級的資金預算卻在逐年下降。
有人士擔心,不出十年,印度等國就可能完全取代中國在國際紡織市場中的地位。
僅浙江湖州地區紡織行業企業的虧損情況,已昭示了危機的臨近。湖州市工業行業管理辦公室副處長顧晨告訴證券時報記者,截至2012年三季度末,湖州紡織行業虧損企業65家,年末仍有45家。全年虧損金額1.26億元,同比增加61.83%。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