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5日訊 目前,中國國內棉花和國際棉花的差價已由152 0173 3840元~2000元/噸,擴大到6000元/噸,不再是個樂觀的數字。這樣巨大的價差將直接影響我國紡織品出口,并可能致使國際競爭力下降。
近日,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在紡織業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目前紡織行業的一大突出問題是國內外棉價差繼續拉大,如今進口棉到岸價格,加上關稅約為1.3萬元/噸,而國儲棉目前收購價高達2.04萬元/噸,賣出價為1.9萬元/噸,價差達到6000元/噸。相較去年4000元~5000元/噸的國內外棉價差,差距進一步擴大。
為何差距越拉越大?
從近兩年的國際形勢看,歐債危機持續給全球經濟增長帶來壓力,對棉花等大宗商品的需求形成抑制。據美國農業部*新月度供需報告顯示,2012/13年度全球棉花總產量約為2589.9萬噸,總消費量為2313.1萬噸,供需過剩量為276.8萬噸,同比減少181.4萬噸。但從數據可見,即使供需過剩局面有所緩解,全球棉花仍處于供給相對寬松的格局。記者了解到,在2010年之前,我國的國內棉價相對穩定,很少出現大幅波動。然而由于近兩年國際棉價“過山車”般的價格起伏,國家為兼顧棉農利益和紡企的生產,同時出于穩定國內棉花市場的考慮,出臺棉花收儲政策。然而去年年底國際棉價的大幅下跌令人始料未及,加上我國進口棉花實行配額制,即企業不能自主在國際市場采購棉花,國內棉價又因政策保護一直穩居高位,因此有業內人士稱,每噸6000元的價差局面估計一時難改。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王天凱指出,目前國際棉花市場整體上依然供大于求,美棉也沒有減少種植的跡象,2013年國際棉價大幅回升的可能性并不大。從國內來看,國家的棉花收儲政策持續實施的概率較大,且收購價格也不會降低,因此國內棉價仍將高位運行,內外棉價差的問題將持續存在。
紡企生產出現阻力
記者獲悉,國內外棉花價格的巨額差已經影響到我國紡織品出口,并進一步削減我國紡織業的國際市場份額。據海關數據顯示,2012年1~11月,我國棉紗出口額同比下降8.9%,而進口額大幅增長56.1%。從紡織行業占有的國際市場份額來看,1~11月我國在歐盟和日本的進口市場中所占比重分別為73.2%和40.1%,較上年同期分別下降了1.8%和1.1%。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高勇表示,這種情況在過去20年中從未出現過。
高勇向記者介紹,過去20年中,中國國內棉花和國際棉花的差價始終保持在152 0173 3840元~2000元/噸,并且在這樣的差距之下,我國的棉紡企業在國際市場依然保持強大的競爭力。而目前價差擴大到每噸6000元,不再是個樂觀的數字,這樣巨大的價差將直接影響我國的紡織品出口,并可能致使國際競爭力下降。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目前很多紡織企業的庫存棉花已消耗大半,由于進口配額的限制,無法買到低價進口棉,棉制品的生產受到影響。但出于成本、利潤等因素考慮,企業并不愿意去購買高價國儲棉,在不得已的情況下用化纖代替棉花進行生產。.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