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9 來源:互聯網
?
孫瑞哲:中國紡織工業檢測事業大有可為
(本文為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孫瑞哲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檢測中心十周年慶典上的發言全文)
?
各位領導、各位嘉賓、檢測中心的同仁、媒體界的朋友:大家好!
?
今天與大家一同迎來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檢測中心十周年慶典。在這個喜慶的日子,除了欣喜、感謝、祝賀之外,我想用三個主題“回顧”、“發現”、“未來”,和大家共同分享喜悅、展望未來。
?
一、回顧:
?
十年前,中國剛剛經歷2001年入世之喜,為紡織工業融入國際市場提供了量變到質變的良好機遇。十年后,規模以上企業工業總產值從2001年的9326.43億元提高到2011年的54786.50億元,行業利潤率從2.87%提高到5.54%;紡織品服裝出口額從532.80億美元提高到2541.23億美元,國際市場占有率從14.97%提升到38.00%,價值增長對出口增長的貢獻率從-41.60%提高到97.32%。
?
十年前,經歷了2001年由工業管理部門“國家紡織工業局”向工業服務機構“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的轉型,服務內容、服務模式在探討摸索中。今天,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在紡織工業轉型升級中的**作用、推動作用、服務作用、自律作用正在全面顯現;
?
十年前,我們都很年輕,有愿景、有激情,也略顯稚嫩。十年后,我們事業初見成效,我們依然飽含激情,我們的團隊年輕有活力,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
?
十年,記錄了中國紡織工業強國夢的閃光足跡,記錄了中國紡織人敢于打破常規、大膽創新、激情創業的光榮與夢想。
?
十年,見證著中國紡織品的質量競爭力得到舉世矚目的提升,見證著中國紡織工業正在逐步掌握質量標準的話語權,見證著質量檢測的公平作用、透明機制、專業精神與充分競爭、生機無限的行業發展需求正在不斷契合。
?
在這個值得回味、值得慶賀的日子里,請允許我代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向檢測中心十周年紀念日致以*熱烈的祝賀!感謝你們為中國紡織檢測事業書寫了華麗而又動人的篇章!
?
十年回首,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檢測中心經歷了“從無到有,從無序到有序,從有形創新到無形創新”的跨越式發展,實現了身份與角色的成功轉型。對于所取得的成績,我歸納為三個“角色轉變”――
?
**,從市場機遇“發現者”轉變為市場機遇“創造者”。
?
構建行業檢測中心的想法產生于152 0173 3840年巴黎國際紡機展(ITMA’99),在巴黎一家咖啡館,我們與Steven Combs先生(時任英國錫萊SDL公司CEO,現任歐洲紡織機械聯合會主席)進行了一次富有意義的對話,主題是國際先進檢測儀器如何服務于中國紡織工業的產品開發與質量提升,這個想法迅速延伸到貿易過程的第三方檢測服務與企業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行業公共品牌“中國流行面料Fabrics China”的思路也由此萌生。
?
經過近三年籌備,中國流行面料檢測中心實驗室于2002年在北京一間不到300平方米的場地落成。2005年,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批準成立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檢測中心,時至今日,檢測中心已擁有11家檢測分中心,覆蓋全國重要紡織產業集群西樵、上海、盛澤、柯橋、石獅等地的紡織工業檢測網絡初步建成。
?
其次,從紡織品檢測市場的“參與者”轉變為“領跑者”。
?
傳統的質量抽檢制度為市場規范奠定了基礎,但生產、貿易環節更加需要的是質量管理能力提升與第三方檢測服務。憑借專業檢測技術、供應鏈管理模式以及“一站式服務”理念,檢測中心獲得了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CNAS的認可和CMA國家計量認證,成為***權威檢測機構,同時借助行業平臺和技術優勢,幫助企業建立內部質量檢測實驗室,減少了企業對傳統商業檢測的依賴,使得企業質量管理集約化、檢測成本降低,**率不斷提升。
?
第三,從檢測標準的“遵循者”轉變為中國質量標準話語權的“推動者”。
?
相對于以往國外檢測機構獨攬紡織品檢測市場的壟斷局面,檢測中心的破局體現在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建立,美國AATCC、ASTM、英國SDC等國際標準機構,SDL-ATLAS、James H. Heal、X-rite、Datacolor等知名檢測儀器和服務提供商,奧地利蘭精等國際纖維企業,以及若干國際零售商,全部包含在內。中國紡織品由此融入到全球供應鏈管理的信任體系之中,質量標準話語權得以不斷建立。
?
二、發現:
?
時代在變化,紡織品服裝市場需求的邊界與內涵也在發生著顯著變化,規模經濟與價值經濟的雙重效應,將激發中國紡織檢測事業加速步入新的戰略機遇期,成為紡織工業“由大變強”不可或缺的一股中堅力量!
?
那么,如何有效地識別市場機遇?
?
**,纖維加工量和紡織品服裝對外貿易量穩步增長。2011年中國纖維加工量達4310萬噸、人均纖維消費量達18千克,2015年中國纖維加工量預計5150萬噸、人均纖維消費量22千克;2011年紡織品服裝出口額2541.23億美元,2015年將達3000億美元。這將進一步刺激檢測市場,給紡織品檢測創造巨大市場機遇。
?
第二,內需市場潛力巨大。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內銷產值占比從2001年66.96%提升到2011年82.91%。2011年我國城鎮居民衣著支出占消費比重從上年10.72%上升到11.05%,鄉村居民從上年6.83%上升到7.21%。可以預見的是,內需消費的旺盛潛力,將*大地催生紡織品服裝檢測需求。
?
第三,檢測市場規模的持續增長。全球檢測市場一直保持著15%左右的增長速度,2009年全球檢測市場達680億歐元。檢測行業在中國更是以年均30%左右的速度增長,2009年全國檢測市場規模達到570億元。據估算,2011年中國紡織品服裝檢測市場總量超過30億元人民幣。其中,國有檢測機構占50%左右份額(內銷產品檢測約占85%,外銷產品檢測占15%左右);外資檢測機構(如SGS、ITS、BV等)占40%左右的市場份額;民營檢測機構(如華測、譜尼等)占10%左右。
?
三、未來:
?
毋庸置疑,市場機遇只留給有準備的人。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檢測中心如何走過下一個十年,發揮應有的戰略作用?在這里,我提出三點建議:
?
**,秉承銳意進取的創新精神,把握市場機遇,開始二次創業。
?
“欲勝人者,必先自勝”。過去的十年,我們初步構建了檢測網絡,行業知名度不斷提升。接下來的十年,要“精耕細作”,塑造不可替代的核心競爭力。
?
我們不求在短時期內趕超國外老牌檢測機構成為市場的****,而是依托規模服務效應,創造細分市場,成為特定檢測領域內不可替代的“技術權威”;
?
我們不求在中心城市等待業務,而是到行業*需要的產業集群去提供服務;
?
我們不求獨自發展,而是進一步地整合、集成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高校、研究機構等公共服務資源,提高檢測資源利用率,提升服務效率及水平。
?
其次,強化“創新技能+服務精神”,積蓄人才隊伍的軟實力。
?
紡織品質量檢測是社會公益與客戶價值高度合二為一的專業領域。通過技術創新、方法創新與模式創新,不斷提升紡織品質量檢測水平,是順應人民群眾對更高物質生活的新期待,也是順應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新期待。過去的十年,是鋪網絡、上硬件和市場化運作。接下來的十年,則是檢測項目多功能化、檢測管理計算機化、在線檢測技術常規化,培養造就一批具備較高專業水平與正確價值觀的“專家”,提升檢測中心和行業檢測人才“軟實力”是重中之重。
?
第三,“勤于研究,敢于說話”,參與標準的研究與制定,強化標準話語權。
?
從追隨者轉變為主導者,不僅在于專業水平和服務規模,還在于價值取向與社會認同。根據《建設紡織強國綱要》要求,接下來的十年,要加強紡織品標準的基礎研究,重點研究紡織品功能性、生態標準,紡織新材料、高性能紡織品標準,產業用紡織品標準,纖維制品回用標準,紡織品色彩標準等;另一項重要工作是推動中國紡織標準國際化,提高我國在全球紡織產業技術競爭中的話語權。
?
各位紡織服裝界的朋友們、檢測中心的同仁,十年,是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也是一段細水長流的歲月;是一段艱苦卓絕的歲月,也是一段痛并快樂著的歲月;是一段記憶猶新的歲月,更是一段繼往開來的歲月!檢測事業是成就中國紡織工業科技與品牌強國的堅實盔甲,是紡織服裝產業鏈通往綠色價值鏈的咽喉要道。未來,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檢測中心義不容辭,它將迎來新的責任與使命的十年,二十年,乃至百年!
?
*后,請允許我向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檢測中心10周歲道一句:生日快樂!
?
謝謝大家!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