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兩年,世界經濟格局撲朔迷離,剛剛從世界經濟衰退中恢復的中國紡織企業又跌入低谷。為跨國公司打工的路越走越窄,自主創新又談何容易?一向以出奇制勝求發展的山東如意集團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高科技殺手锏厚積薄發
2010年,如意集團以7年之功力,與國內高校共同開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原創技術——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復合紡紗技術(簡稱“如意紡”技術),獲得了2009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在2011國際紡織面料展上,觀眾在觸摸到利用“如意紡”技術生產的比蠶絲還細的纖維織成的面料后,無不連聲贊嘆。這些面料的纖維平均細度在14微米以下,觸感柔軟細膩,具有絲綢般的光澤。
“如意紡”的核心原理是在紡紗機關鍵部位建立3個加捻三角區,在三角區中建立長絲嵌入式系統定位的運行方式,用長絲來提供成紗的足夠強力,其他纖維幾乎不用受力。纖維成紗的根數變少,使原來至少需要36根纖維才能滿足的紡紗*限變為只要7~8根纖維就能成紗,使原來只能做低支紗的原料能夠做高支紗,可以紡出500英支以上的棉紗和500公支以上的毛紗;而原來不能紡或不好紡的5~9毫米的短纖維材料,如羽絨、木棉纖維,甚至楊花、蒲公英等都能用來紡紗織布,而且比以前紡得更精、織得更細;以往落毛、落紗之類的下腳料可以再生利用。不僅如此,毛、棉、麻、化纖等纖維可以任意組合,制造出多元化、多組分、多功能的系列產品。
如意集團為該技術做了**的鋪墊與延伸:不但申請了9項發明專利和7項國際發明專利,而且利用該技術推出高檔服裝品牌——“皇家如意”。這是不甘“年年歲歲壓金線,為他人做嫁衣裳”的如意人從未有過的嘗試,是改變中國紡織服裝產業命運的試水。
進過“皇家如意”專賣店的人,都明白“皇家睞如意,如意伴皇家”的涵義:高檔會所一般的寬敞店堂,簡潔大氣的裝修,精雕細琢的產品。這些都揭示了一個事實:中國人不再是為別人打工的“店小二”了。
如意所做的這一切都指向一個目標,那就是落實胡錦濤總書記在給如意頒發科技進步一等獎時的鼓勵,集團董事長邱亞夫表示:“我們要繼續努力,為實現中國紡織強國夢而奮斗。”
國際化合作拓寬品牌渠道
“如意”,這個具有中國文化內涵的名字不但得到黨和*****的褒獎,而且在世界上也展現出中華文化底蘊。
誰能想到,只有40年歷史的山東如意能夠在2010年7月跨海收購一家日本百年服裝企業——瑞納,并由此引發伊藤忠株式會社出巨資購買如意股份?誰能想到,并不擅長做高檔服裝的山東如意能夠控股數家意大利、德國的老牌時裝企業,讓它們為中國加工高檔品牌服裝?
在世界500強排名中曾位居第6位的伊藤忠,在對如意投資前聘請國際公認的調查咨詢機構,同時委托國際知名的日本、韓國及中國的資深律師、會計師等,對如意集團進行了長達3個月的審計、調查、評估,確信無疑后,才于2011年8月拿出2億美元購買如意30%股份。可以說,這次調查與出價不僅是對如意集團優良資產和品牌投資價值的肯定,也是對中國企業的一次價值定位和發展模式探詢。
當仁不讓的“亮劍”精神
山東如意在宏觀經濟形勢并不樂觀的情況下敢于搏殺,“該出手時就出手”。
2001年,如意以“賽洛菲爾”紡織技術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在頒獎儀式上,邱亞夫董事長對獲獎者蔣惠囑咐道:“不要忘了‘杰尼亞’。”
杰尼亞是世界**的紡織服裝企業,當時的如意與它相距甚遠。但如意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的精神追趕,堅持產品開發、技術創新的思路,不斷進取,終于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特別是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的“如意紡”技術,不但堪稱中國紡織界的奇跡,而且將統治國際紡織界近200年的紡紗技術和設備甩在后面。如今,山東如意的產業規模、市場創新能力和拓展能力在國內外同行中名列前茅,是一支名副其實的績優股。
這個奇跡的產生要歸功于如意的“亮劍”精神。如意持續40年“亮劍”,確實有些令人匪夷所思。能夠出奇制勝、劍走偏鋒,**要有“劍”可亮,而有“劍”的原因**在于其無時無刻不在準備著,其次在于該“亮”則“亮”,絕不畏縮。此外,如意企業文化中的“從嚴求實,至誠至善”也為“亮劍”提供了“體格”上的保證。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