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3 來源:互聯網
??? 去年鬧得沸沸揚揚的地溝油回流餐桌事件,使地溝油的回收利用問題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記者當時對上海地區的地溝油處置情況進行過深入調查,發現上海僅有的兩家擁有處置地溝油資質的企業常年無油可用,甚至一度停產,大量地溝油的去向成謎,情況令人堪憂。
??? 時隔半年,2月17日,上海市
??? 記者日前再次展開調查后了解到,盡管餐廚廢棄油脂的運抵量出現了明顯上升,但由于地溝油收購價始終居高不下,上海的兩家正規處置企業目前仍然沒有擺脫巨額虧損的局面。業內人士指出,處置企業常年虧損的問題得不到解決,地溝油重返餐桌的威脅就依然存在。
??? 地溝油運抵量明顯上升
??? “去年以來通過政府部門的監管整頓,現在的業務量明顯增多了,地溝油月處置量達到了1000多噸,平均每天30多噸,已基本達到40噸的產能設計?!鄙虾V衅鳝h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中器)技術總監楊建斌告訴記者。
??? 2005年5月,上海中器與上海綠銘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綠銘)通過公開競標,分別取得了上海市餐廚垃圾的處置權,成為上海市僅有的兩家擁有廢棄食用油脂處置資質的企業,主要業務是生產生物柴油,將地溝油變廢為寶。
??? 根據上海市容環衛局和上海大學循環經濟研究院2005年的調研,當時上海每天地溝油產出量在80噸左右。據此,兩家企業將各自的日處理廢棄食用油脂的能力設計在40噸,年處理能力12000噸。
??? 然而,在過去幾年里,這兩家處置企業長期處于原料嚴重短缺的尷尬境地。其中,上海中器2009年、2010年處置廢棄食用油脂量分別為152 0173 3840噸和3895.19噸,平均每月處置不到240噸。2011年1~8月份,月平均處置量也僅有200多噸。
??? 直到去年9月份,在有關部門的監管整頓之下,地溝油運抵量才開始出現明顯上升,當月就猛增到800多噸,去年12月份已達到1200多噸。2011年上海中器全年處置廢棄食用油脂5206噸。
??? 而另一家處置企業上海綠銘,從2007年至2010年,累計完成處置廢棄食用油脂僅1400多噸,平均每個月的處置量甚至不及當初設計的**的處置量。由于原料匱乏,該公司去年基本上處于停產狀態。
??? 上海綠銘董事長葉正堯2月20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近期地溝油的供應量逐漸加大,公司正在根據政府部門的有關要求進行擴能升級改造,預計5月底完成,未來產能將從現在的40噸/天提高到100噸~150噸/天。在改造完成前公司暫停收購地溝油。
??? 此外,葉正堯近期還引進了一家浙江風投,向上海綠銘注資近2000萬元人民幣,目前該投資方與葉正堯分別持有上海綠銘51%和49%股權。
??? 上海中器員工僅剩30人
??? 不得不承認,目前上海地區的地溝油回收處置問題得到了明顯改善,政府部門的整改措施初顯成效。然而,記者進一步調查卻發現,盡管現在地溝油送抵量上升幅度很大,但收購價仍居高不下,上海的兩家正規處置企業目前仍然沒有扭轉巨額虧損的局面。
??? 楊建斌告訴記者,1月份的地溝油指導價已經達到4300多元/噸,2月份預計將上漲到4600多元/噸。
??? 而這個價格對于正規處置企業根本無法承受。楊建斌給記者算了筆賬:以收購價4500元/噸計算,加上輔料成本、加工成本、設備折舊、水電氣等,一噸生物柴油的生產成本約8800元,而目前0號礦物柴油的批發價則只要8500多元/噸,生物柴油明顯沒有優勢,導致出廠價上不去,始終維持在6000元~7000元/噸。目前,上海中器平均每月虧損額仍在10萬元以上。
??? 2005年,中石油旗下的上海中油潔能環保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油潔能)與日本大器株式會社共同投資4000萬元成立了上海中器。然而,由于常年虧損,日本大器已與中油潔能簽訂了股權托管協議,退出了日常的經營管理。
??? 目前,為節省開支,上海中器的員工數量由2010年的70多人,縮減至不到30人。
??? “沒有企業愿意一直虧損下去。”原上海中器副總經理徐振業認為,除了企業自身要加強管理降低經營成本以外,政府部門應給予生物柴油企業一定的政策補貼,讓企業能維持經營,否則一旦處置企業被迫關停,地溝油重返餐桌的隱患將再度出現。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