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4 來源:互聯網
一、當前棉苗生長發育狀況及苗情長勢
(一)陸地棉生長發育基本情況
地區陸地棉平均株高顯著低于去年同期和歷年同期,平均主莖真葉數略低于去年同期,顯著低于歷年同期平均值,生育進程較去年同期滯后4~5天。
1.株高
棉苗平均株高7.55 cm,分別較去年、歷年同期平均值減少1.37cm、1.94cm。與去年同期相比,除柯坪縣基本持平外,其余縣(市)陸地棉平均株高呈不同程度降低,其中阿瓦提縣、溫宿縣和沙雅縣顯著減少,阿克蘇市降幅*小;與歷年同期相比,除庫車市小幅增加外,其余縣(市)陸地棉平均株高呈不同程度降低,其中溫宿縣、阿克蘇市、柯坪縣明顯降低,沙雅縣降幅*小。
2.主莖真葉數
棉苗平均主莖真葉數2.78片,分別較去年、歷年同期平均值減少0.44片、0.67片。與去年同期相比,除柯坪縣小幅增加外,其余各縣(市)陸地棉平均主莖真葉數呈不同程度減少,其中阿瓦提縣顯著減少,阿克蘇市降幅*小;與歷年同期相比,各縣(市)陸地棉平均主莖真葉數均呈不同程度減少,其中阿瓦提縣、溫宿縣和阿克蘇市明顯減少,沙雅縣、柯坪縣降幅*小。
(二)長絨棉生長發育基本情況
地區長絨棉平均株高較去年同期小幅降低,較歷年同期明顯降低;主莖真葉數與去年同期相比持平,較歷年同期顯著減少;生育進程較去年偏晚2~3天。
1.株高
長絨棉平均株高7.44cm,分別較去年、歷年同期平均值降低0.7cm、2.66cm,其中阿克蘇市長絨棉平均株高與去年、歷年同期相比顯著下降,阿瓦提縣下降幅度不大。
2.主莖真葉數
長絨棉平均主莖真葉數2.81片,與去年同期平均值持平,較歷年同期平均值減少0.88片。與去年同期相比,阿克蘇市長絨棉主莖真葉數小幅減少,阿瓦提縣小幅增加;與歷年同期相比,阿克蘇市長絨棉主莖真葉數明顯減少,阿瓦提縣降幅不大。截至5月16日,兩縣(市)長絨棉均未現蕾。
(三)“一主一輔”品種生長發育及出苗率
地區“一主一輔”推薦品種目錄中各縣市選定種植的陸地棉品種共9個,長絨棉品種3個。當前株高、主莖真葉數、出苗率見表3。
二、開播至現階段棉苗生長發育的主要特點
(一)受3月下旬氣溫回暖的影響,始播期偏早,但4月上中旬天氣過程頻發,密集播種期后移
3月下旬,地區主要植棉縣(市)氣溫較歷年偏高1.0℃,其中庫車市、沙雅縣和新和縣偏高0.2~0.5℃,阿克蘇市、阿瓦提縣、溫宿縣和柯坪縣偏高1.1~1.6℃。鑒于氣溫回升,今年個別棉田*早3月24日播種,多數縣(市)3月29日即開始播種,始播期較去年早3~4天。4月上中旬,地區主要植棉縣(市)遭遇降雨、降溫天氣過程,4月1日~3日、4月7日~9日、4月12日~14日有小到暴雨,其中4月1日新和縣大雨(14.3mm)破4月*大日降水量*值,柯坪縣大雨(12.2mm)居4月歷史第三位;伴隨降雨,氣溫下降3~5℃。受4月不利天氣的影響,多數縣(市)密集播種期延遲至4月中旬,較上年推遲5~7天。截至4月20日地區棉花播種過半,4月底播種工作全面完成。
(二)4月中下旬播種的棉田出苗率普遍較好
4月中下旬,地區主要植棉縣(市)天氣以晴好為主,氣溫緩慢回升,播種的棉花出苗快、出苗全,據調查棉田出苗率普遍達到90%以上。除部分受災較重的棉田外,今年棉田出苗良好,地區陸地棉平均出苗率84.98%,分別較去年、歷年降低1.77%、1.95%,其中庫車市89.2%、阿瓦提縣89%、柯坪縣88.6%、阿克蘇市84%、溫宿縣80.2%、沙雅縣78.87%;地區長絨棉平均出苗率89.33%,分別較去年、歷年增加2.51%、0.2%,其中阿瓦提縣90.66%、阿克蘇市88%。
(三)3月底4月初出現的降水、降溫天氣過程,對棉花出苗造成較大影響
3月底4月初,地區范圍內出現降雨、降溫天氣過程,主要植棉縣(市)*低氣溫降至1~4℃、*高氣溫降至6~10℃,有小到大雨,其中新和縣、柯坪縣遭遇強降雨,對早播棉花出苗造成較大影響。降雨后,種穴表土中的鹽分溶解,被淋溶至種子或棉苗根系周圍,鹽濃度增高,引起僵苗、死苗。同時,土壤濕度增加,地溫隨之降低,棉花發芽、出苗受到抑制的同時,低溫高濕土壤條件下引發爛芽、爛根,部分早播棉田重播。
(四)5月11日~12日出現大風天氣過程,受風災棉田面積大,增加后期管理難度
5月11日~12日,地區各植棉縣(市)遭受8~13級大風,伴有揚沙、沙塵暴,棉花葉片受到沙塵擊打呈現青枯狀,生長點不同程度損傷。據統計,地區范圍內100余萬畝棉花受災,總的來看受災程度東邊重于西邊,較大面積棉田實施了補種和重播,給農業生產造成較大損失。從當前苗情看,受不利天氣影響,棉花出苗及長勢出現較大的差異,給后期管理造成一定困難。一是大小苗較為嚴重。因天氣反常,造成出苗整齊度變差,大量棉花補種后形成出苗期和長勢上的差異,均不利于后期管理。二是大量重播棉田因播種較晚,有效生育期不足,可能因后期不能正常成熟影響產量。三是對補種的棉花,生育進程嚴重滯后,脫葉催熟時頂部棉鈴齡期不足45天,單鈴重下降。同時,補種改變了機采棉行距配置,農機農藝不配套,影響采棉機作業。
(五)立枯病偏重發生,棉蚜、棉薊馬發生期推后,存在為害加重的風險
4月份地區平均氣溫12.7℃,較歷年偏低2.2℃,平均降水量13.1mm,較歷年偏多205%,低溫高濕有利于立枯病的發生。同時,5月中旬風災后,重播、補種的棉花生育進程滯后,新芽、新葉幼嫩,對棉蚜、棉薊馬發生危害有利,可能加重蟲害的發生程度,增加后期的病蟲害防治難度。據地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植保站監測調查,預測立枯病、棉蚜、棉薊馬在地區呈現出整體為中等、局部棉田偏重發生的趨勢,發生程度略重于去年,目前局部棉田已出現少量棉蚜中心株。
三、棉花播種中涌現的新實踐
(一)棉花干播濕出技術
受農業用水日益緊缺的限制,冬灌水、春灌水難以保障,播種期被迫推遲,加之水價上漲,不少植棉大戶積*探索棉花干播濕出技術,即不冬灌、不春灌,棉花播種后滴水補墑,助棉苗出土。目前,棉花干播濕出技術不斷完善、趨于成熟,鹽堿地隨水滴施鹽堿土壤調理劑、適時適量滴出苗水和齊苗后及時封土配套技術得到應用,助力節水、避災。據了解,棉花干播濕出技術畝節約農業用水152 0173 3840~180m3,節水率達到30%以上,畝節約水電成本85~100元,有效緩解了春季用水高峰期農業用水緊張的矛盾,保障了更大面積農作物農業用水需求。同時,對5月上中旬受災重播棉田,可搶時播種,規避了灌水、犁地、整地環節,節省農時7~10天,可確保棉花正常吐絮。據統計,2021年地區應用棉花干播濕出技術12.6萬畝,其中阿瓦提縣6萬畝、沙雅縣1.1萬畝、庫車市2.5萬畝、新和縣1萬畝、阿克蘇市1萬畝、溫宿縣1萬畝。新疆三場豐收棉業有限責任公司棉農李連生4月8日運用干播濕出播種棉花300余畝,盡管4月9日遇降雨天氣過程,但是播種時由于采用干播濕出側封土技術,種孔沒有板結,棉花出苗率達到82% ;沙雅縣央塔克協海爾鄉植棉大戶史斌應用干播濕出正封土技術播種棉花1100畝,出苗率達到76%。
(二)棉花雙膜覆蓋技術
棉花播種期間,降雨天氣過程時有發生,單膜覆蓋下種孔土壤遇雨會出現返堿死苗的現象,同時易土壤板結,形成“堿殼”,造成“卡苗”“悶苗”,需要人工“破殼”解放棉苗助苗出土,但人工“破殼”工作費工費時。據了解,人工“破殼”日工效1~1.5畝,畝人工成本80~100元。棉花雙膜覆蓋是播種機在下層膜上同步完成覆膜、打穴、下種、覆土、開溝、壓膜工序后,再鋪設只透光、不透水的全封閉的上層膜,即播種時覆兩層膜的一種覆膜方式,待棉花出苗后再適時揭去上層膜,可起到避雨、增溫、提墑的作用,棉花出苗快,不僅破解了遇雨返堿死苗和人工“破殼”難題,而且比人工“破殼”畝節省成本20~35元。據統計,2021年地區應用棉花雙膜覆蓋技術30.95萬畝,其中沙雅縣23萬畝、新和縣1萬畝、庫車市4.05萬畝、阿克蘇市2萬畝、溫宿縣0.9萬畝。阿克蘇市植棉大戶買買提·艾則孜,3月27日常規單膜覆蓋植棉600畝,3月底、4月初受降雨、降溫影響,棉花出現爛種、爛芽,4月7日采用雙膜覆蓋重播,棉花出苗率高達86%,當前棉花已達到5葉1心。新和縣渭干鄉植棉大戶敬偉3月25日采用雙膜覆蓋種植棉花5000余畝,盡管4月1日遭遇強降雨天氣過程,但是棉花未受到強降雨不利影響,出苗率高達90%,其表示棉花雙膜覆蓋技術不僅節約成本,而且有效解決了人工“破殼”的難題,省錢、省時、省心、省力,今后棉花播種時還會應用雙膜覆蓋技術。
(三)現代農機大顯身手
為促進棉花產業高質量發展,大型、新型農機具應用到棉花播種、管理中,以提升播種質量、提高作業效率。在播種環節,植棉縣(市)不斷提升農機作業機械化、智能化水平,引進安裝GPS導航系統、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自動駕駛拖拉機,駕駛員只需按照播種要求提前設置好機具偏移值、作業幅寬參數,就可以在導航系統的引導下按照規劃路線自動駕駛,1臺拖拉機1天可以播種152 0173 3840畝地,播行端直,相鄰兩膜交接行間距保持在66cm,有利于采棉機作業,提高棉花采凈率。在管理環節,植保無人機在葉面肥噴施、病蟲害防治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新和縣針對因4月1日強降雨造成的棉花弱苗、僵苗,用無人機噴施尿素、磷酸二氫鉀和蕓苔素內酯等葉面肥,增強了光合作用,促進了棉花生長。同時,用無人機噴施吡蟲啉防治棉薊馬,避免棉薊馬造成的無頭棉和多頭棉,將棉薊馬危害造成的損失降至*低。
四、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個別棉田整地質量不高,虛土層較厚,造成下種時錯位,
二是個別棉田適墑播種把握不準,播種時土壤較濕、地溫偏低,造成立枯病發病較重,幼苗出土前爛籽、爛芽,幼苗出土后幼莖基部靠近地面處病斑縊縮,阻斷了水分、養分供應,造成子葉下垂萎蔫,*終幼苗枯倒。
三是個別棉田播種時邊行、次邊行種孔覆土較厚,邊膜入土較深,地膜采光面縮小,影響土壤增溫保墑,造成邊行、次邊行棉苗長勢弱,中行棉苗長勢強,“大小苗”明顯,增加田管難度。
五、近期棉花田管技術建議
(一)加強中耕松土、促苗早發
加強中耕松土,特別是土質粘重的棉田應適當增加中耕次數;晚播、補種、重播的棉田要提早中耕、增溫保墑、促苗早發,力爭在頭水前中耕1~2次;中耕深度應由淺入深,第1次8~10cm,第2次10~12cm;中耕時要做到土壤平整、松碎,不埋苗、不傷苗、不鏟苗,不拉溝、不拉膜。結合中耕松土除盡膜間雜草,防止雜草與棉苗爭水爭肥、影響棉苗生長。
(二)針對性補充營養、保持棉苗營養平衡
針對前期棉苗根系生長發育弱、主動吸收能力不強的狀況,近期田管要按照以促為主,針對性地補施葉面肥,以加快棉花生長發育。對長勢較弱或晚發棉苗,每畝用尿素152 0173 3840 g+營養型植物生長調節劑適量、兌水40 kg進行葉面噴施,連噴1~2次、間隔期7~10天;對生長健壯、發育正常的棉花,每畝用尿素152 0173 3840 g+磷酸二氫鉀100 g、兌水40 kg進行1次葉面噴施;對氮肥充足、前期降水量偏多偏大的棉田,每畝次用磷酸二氫鉀200 g、兌水40 kg進行葉面噴施1~2次,調節碳氮比,防止氮代謝過旺造成的棉苗徒長。
(三)科學合理化調化控、促進棉苗穩健生長
按照“促弱、穩壯、控旺”的原則,有效調控棉苗地上部分的生長,促進根系下扎,增強根系吸收營養的能力。同時,銜接好縮節胺的使用時間、使用量、間隔期。建議播種較早,長勢偏旺的棉田在5~6葉期畝用縮節胺0.5~1 g,供肥不足、長勢偏弱、發育遲緩、整齊度差、主莖真葉數不足4片、平均株高不超過12 cm的棉田畝用縮節胺0.2~0.3 g。之后還要密切關注苗情變化,采用少量多次方法逐步調控棉苗穩健、均衡、協調生長,為早現蕾、多現蕾、現大蕾、早開花、早結鈴打好基礎。
(四)加強病蟲情監測與防控
1.棉薊馬防治
一是及時鏟除棉田及渠埂雜草,減少棉薊馬發生;二是中耕松土,噴施葉面肥,提高作物抗蟲能力;三是重點加強對晚播及重播棉田的監測,當百株蟲量達3~5頭時,選用20%啶蟲咪、10%吡蟲啉3000倍液,48%樂斯本乳油等進行噴霧,可兼治地老虎等地下害蟲。
2.棉蚜防治
一是結合棉花田管,及時在棉田四周擺放黃板,對有翅蚜進行有效誘殺。二是加強巡回監測,分類進行挑治,發現中心蚜株或點片發生時,可用40%氧化樂果1:5倍或康福多1:5~7倍液進行途徑處理;對蚜點多、天敵數量較大的棉田,可用洗尿合劑或植物性殺蟲劑0.5%苦參堿水劑152 0173 38400倍液進行噴霧;對蚜點多、天敵數量較少的棉田,可用10%吡蟲啉乳油、20%啶蟲迷乳油(莫比郎)4000~5000倍液等藥劑進行挑治。防治時要注意保護天敵,切勿大面積噴施化學農藥。
3.棉花立枯病防治
一是進行中耕松土,以提高土溫、降低土濕,使土壤疏松、通氣良好,有利于棉苗根系發育,抑制根部發病。二是棉田噴施葉面肥,促進棉苗生長健壯,提高抗病力,能抑制病原菌侵染棉苗。三是加強田間監測,對發病棉田及時進行噴霧防控,可使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65%敵克松800倍液等藥劑噴霧,防治時要確保質量。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