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解新棉市場價格變動情況,準確分析判斷后期棉價走勢,按照濱州市物價局《關于開展棉花市場價格調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山東省無棣縣物價局于12月1日至3日對全縣棉花生產、收購、加工、紡紗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從調查結果來看,今年我縣棉花種植面積大幅減少,單產增加,價格回升,棉農收入微增。
????一、近三年來無棣縣棉花生產基本情況
????2014年全縣棉花種植面積35萬畝,平均畝產籽棉221公斤,總產7735萬公斤。
????2015年全縣棉花種植面積30萬畝,平均畝產籽152 0173 3840.5公斤,總產5535萬公斤。
????2016年全縣棉花種植面積25萬畝,平均畝產籽棉224公斤,總產5600萬公斤。
????二、今年棉花價格行情
????今年無棣縣新棉上市收購開稱價格為3.2元/斤,之后慢慢走高,二級棉收購價格*高為3.8元/斤,目前棉質下降,價格在3.60元/斤左右震蕩,較去年同期的3.0元/斤上漲20%。
????三、棉花生產成本
????今年棉花生產成本較去年略有下降。棉花直接種植成本為478.37元/畝(種子74.82元,澆地39.67元,噴藥107.14元、施肥156.87元、地膜27.54元、機械作業費72.33元),比上年減少21.63 元,降幅為4.33%。主要表現在:
????(1)農資價格有所下降。4月底5月初,我縣尿素價格為1.45元/公斤,較去年的1.75元/公斤下降7.64%;復合肥2.2元/公斤,較去年2.7元/公斤下降18.52%。主要原因是國內生產資料市場供應充足,國際生產資料的價格有走低趨勢,使得國內生產資料的價格較往年有所下降。農膜與農藥價格與去年基本持平。
????(2)種子價格較去年略有下降。今年我縣種棉每畝種子花費74.82元 ,較去年減少0.34元,主要原因是今年棉農種植積*性不高,導致棉花種子價格下降。
????(3)機械作業費、采摘費用與去年基本持平。農戶的機械作業費主要為機械播種,后期管理大多數農戶靠人工操作。今年機械耕地30元/畝、播種30元/畝,人工拾棉成本為1.4元/公斤,較去年基本持平。值得一提的是我縣爭取到了實行土地深松補貼政策,三年免費為農戶深松一次,這樣耕地費相應的就減少了。
????四、植棉收益。按每畝產棉224公斤,棉價3.6/斤元計算,每畝的毛收入為1612.8元,去除直接成本478.37元,人工成本1000元和包地成本150元,無利可言。若棉農種自己的地,不算人工費,扣除直接成本,每畝收益在1134元左右。
????五、存在的問題。全縣的植棉面積呈逐年下降態勢,由2011年54.8萬畝縮小到今年的25萬畝,種植面積減少了54.4%。這主要是因為近幾年來棉花價格持續走低,棉農收益減少,*大的損傷了棉農的積*性,加上種植棉花費工費時,大部分農戶紛紛調整種植面積,全縣產棉量大大縮水。棉紡企業反映,收購的棉花不夠用,企業吃不飽現象嚴重,經常停工,價格的低迷,也有些棉農存有惜售心理,小屯村的棉農們就放著一直沒賣,這也導致了貨源的緊張。而從紡織廠了解到,今后的棉價不會有大的變化,因為棉織行業需求后勁不足,國際市場用棉量少,對棉價并不是很看好。
????六、幾點建議:
????一是促進棉花生產的適度規模經營。當前,農村青壯年勞動力不足,勞動生產率難以提高。因此,應加大土地流轉,推進土地流轉平臺建設,促進適度規模經營,增加棉農收益,提高棉農種棉積*性。讓棉花生產規模化、機械化,以降低棉花生產成本,提高棉農收益。
????二是建立棉花預警預測機制。由于農業生產效益的滯后性,農民缺乏科學的信息參考來決定生產,容易出現“棉賤傷農”的局面,不利于農民持續增收和農業持續穩定。因此,應盡快建立棉花的預警預測機制,引導農民理性種植。同時,加強棉農生產信息化建設,通過各種渠道讓農民及時準確地了解國際國內棉花市場的供求信息。
????三是進一步加強化肥、種子等農資市場監管,嚴厲打擊假冒偽劣等到違法經營行為,杜絕坑農害農現象發生;加強優質、高產、適銷棉花品種的引進、繁育和推廣,優化棉花品種結構,提高棉花質量。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