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4 來源:互聯網
2014年面積大幅降低,局部降50%
截至12月中旬,山東濱州、德州、東營等地
據當地農業部門統計,2014年東營棉花面積為152 0173 3840萬畝,較2013年的204萬噸減少74萬畝,降幅36.3%。東營土地鹽堿化程度較高,是傳統棉區,2012年植棉面積還在260余萬畝,但近三年以來面積累積下滑。
“多數產區面積都下降很多,多的地區達到50%。”棉農老劉說,山東素有“棉花之鄉”之稱,但2012-2014年各地棉田積累下滑,已到了傷筋動骨之境。
本年度棉農收益大減,熱情再降
棉農是經濟作用,面積多寡價格是指揮捧。三年臨時收儲時期,棉花價格維持在3.5-4.5元/斤區間,棉農“吃不飽,也餓不著”,但相比糧食等 作物的收益明顯不如。2014年,
“種子、化肥、農藥、拾花、灌溉等費加在一起也有600多元/畝了,這還不算一家三口連續三個多月在地里忙活。”老李說,如果再加上他一家三口 的工時費100元/天×5天×3人=1500元/畝,那么種棉綜合成本為600+1500=2100元/畝。因此,他虧損2100-1121=979元 /畝。
多數棉農打算“棄棉改糧”,預計2015年面積大減5成以上
16日,夏津一位責任田棉農告訴筆者,他家已20多年堅持種棉,今年種棉7畝,但是他已打算明年放棄種棉了。“收益太低了,也沒啥前途了。”該棉農說,夏津縣土壤適于種棉,如果不是逼不得己,大家都是“棉花情深”,不愿舍棄。
但就是因素棉花行業一年不如一年,大家不得己放棄。**,夏津下游企業普遍不景氣。50萬人口中有20多萬人從事棉花生產經營,使這里誕生了棉 花市場,派生了445家涉棉企業,紡紗能力200萬紗錠,每年有37.5萬噸紗線、9000萬米布匹、3000萬套服裝、500萬件針織品由此“神州 行”。但近年來,下游行業半數以上“關門大吉”,給上游形成*大沖擊。第二,政策上的變化。2014年,臨時收儲政策退出,棉花重歸市場。但是直補政策明 顯“偏”新疆,而對內地重視不夠,這給內地棉花產業帶來不利。相較之下,棉農“改換門庭”。
不僅責任田棉農,一些包地棉農也正在逐步退出。德州的老楊是一位老棉農,他說,未來2-3年,山東種棉只有兩路:**,向沿海鹽堿地區轉移,向 貧瘠土地要效益;第二,依靠土地流轉政策,加上對土地流轉的大額補貼鼓勵。“唉,不管怎樣,山東棉花也難逃邊緣產業的命運。”老楊表示。
綜上所述,預計2015年,山東棉花仍將大幅減少,再就是向沿海鹽堿地區轉移,但估計量不會太大。“山東棉花危矣。”很多人如此表示。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