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4 來源:互聯網
一度暴漲、近乎瘋狂的棉價從11月中旬開始急轉直下,3個星期跌了三成后逐漸趨于平穩。記者近日在江蘇主要棉區調查了解到,國家棉價調控成效明顯,但隨著價格下跌和炒棉游資抽離,從棉農、
--調控見成效 棉價高位回調
在江蘇省產棉大縣之一的射陽縣,今年自棉花上市至11月中旬,棉價一路上漲。當地棉農告訴記者,棉價*高超過7元/斤,11月中下旬突然回調。射陽縣作栽站的棉花技術員吉榮華介紹,當地
數據統計顯示,僅 11月上半月,江蘇幾個主要產棉縣射陽、大豐、邳州、如東、豐縣等地棉價半月漲幅分別高達15%-22%。中旬后,收購價格基本跌回10月下旬水平,每斤籽棉在5.5元-5.8元左右,一些地方出現急跌,如大豐市籽棉價格一度在3天內由每斤7元跌到5.9元,跌幅達15%。11月下旬棉價繼續保持回落態勢,目前價格在每斤5元左右徘徊,價格趨于平穩。同
近期
--價格暴漲暴跌 損害產業健康運行
記者調查發現,棉價調控成效明顯,但急漲急跌對整個產業鏈條產生了較大沖擊。首當其沖的便是前期大量高價收購棉花的棉花經紀人和加工企業。
在射陽縣千秋鎮振興居委會,棉花經紀人支如元說:“收購時每斤籽棉有5元、6元的,*高的6.8元,現在連售價5元的都沒有了,軋花廠基本不收了,只要有人買差不多價格我就全賣了!”他將記者領到自家對面的幾間倉庫門前拉起閘門,里面堆著滿滿的籽棉。支如元說這批棉花有5萬多斤,每斤收購均價在5.6元左右,有近20萬成本是銀行貸款,算上利息、房租和損耗,成本在每斤5.8元到6.2元之間。“前幾天又有一些棉農聯系,但是已經無力也不敢再收購了。” 他說。
不僅是棉花經紀人,部分棉企、紡企由于對后市缺乏判斷,也大多處在觀望階段。江蘇省棉麻集團總經理助理胡亞中12月上旬介紹,價格急跌使流通企業處境較為艱難,整體處于購銷對峙階段。“
位于鹽城市的江蘇悅達紡織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如華說,如今企業不敢接長單,一般都是幾噸幾頓出貨,原料采購也是如此。目前,江蘇有些庫存較大的加工企業希望多購進一批廉價棉花即保持品質又降低均價成本,而一些小型棉企則面臨生存風險。鹽城市不少小型棉企得不到紡企預付的收購定金,因價格、數量難以談攏而成交無幾,無力參與市場打拼的棉企只得關門期待來年或改行更張。
此外,今年棉價大漲增加了農民種棉積*性,但價格忽然“跳水”又形成了一定沖擊。中國棉花協會近日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棉農對來年種植棉花比較積*,準備增加面積的戶數占調查戶數的38.4%,其中江西、湖北、江蘇等省漲幅在12%以上。但仍有20%的農戶處于徘徊觀望狀態,特別是11月中后期棉價下調,使得棉農感覺種植風險加大,對面積安排猶豫不定。另外,還有 34.2%的農戶維持面積不變,7.5%的農戶準備減少植棉面積。
--基層提出四點綜合建議 避免市場大起大落
記者采訪的江蘇農村工作基層者、流通企業、紡織企業、棉花協會相關人士均表示,今年出現的棉花價格暴漲*根本的原因是供需不平衡,游資正是看準了這一點并在炒作中產生了放大效應。他們普遍希望通過長期政策安排來穩定棉花生產,緩解供需失衡問題,保證產業健康發展。
一是保持合理糧棉價比、適當增加種棉補貼,增加農民種棉積*性。如射陽縣2004年棉花總面積高達120萬畝,但是今年全縣棉花種植只有45萬畝。基層工作者認為,棉紡織業持續增長和國內消費能力的上升推動了棉花需求,而前幾年糧棉比價較高、棉花補貼較少,國內棉花種植面積持續降低,加上自然災害情況嚴重,產量下滑,導致了供需不平衡。他們認為,考慮成本、勞動力投入等各項因素,糧棉價格保持在1:5左右的比例相對比價合理,可以保證農民種棉積*性,以此計算江蘇市場棉花價格相應在每斤5.5元左右較為合理。
二是希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引導棉農科學種棉,加快生產技術和良種繁育推廣,提高棉花單產和質量。如射陽縣2004年皮棉單產*高達到230斤,但是今年只有152 0173 3840斤,而江蘇省今年棉花質量普遍也不樂觀,棉花衣份(百斤籽棉產皮棉量)普遍在35%左右,低于正常的38%左右的水平,其中既有天氣因素,也有生產不夠重視和品種退化問題。
三是加強市場調控,嚴厲打擊炒作行為。基層建議開辟多種渠道傳遞市場信息,讓棉農及時了解棉花的實際價格,引導他們對
四是增加棉花的有效儲備量,用好國家棉花儲備,適時調控,科學調控。今年的棉花價格上漲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棉農種棉積*性,明年應是加大棉花儲備的較好機會,增加儲備既可以提升國內有效調控能力,也可以保護棉農獲得一定收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