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4 來源:互聯網
?? 進入9月中旬以來,全國本年度的新棉收購已經或將陸續開始,從目前收購的情況看,各等級的
?
一、年度棉花供需缺口依然較大。
*近一段時間,有關部門對今年全國棉花的生產量、消費量都作了分析。已經透露的信息表明,口徑還不完全一致,有說產量在640萬噸、680萬噸,甚至700萬噸,消費量也有說在950萬噸左右到1000萬噸,*高的分析認為需要1100萬噸,但不管哪種說法,本年度全國棉花供求仍然存在350萬噸左右的實際缺口。好在國際市場棉花供求總量還能基本平衡,中國可以通過進口來滿足國內消費。但是隨著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家限制原棉和棉紗出口政策措施的實施,又將導致國際市場中棉花和棉紗供應緊張,價格上漲。中國棉花協會發布的“中國進口棉價格指數(FCIndex)”顯示:2009年8月,月均為每磅69.72美分,相當于每噸皮棉1537.04美元,而到了2010年8月,上漲到了每磅94.83美分,折合每噸2090.6美元,漲幅達到36.01%。
?
二、國內棉花的市場價格一路飄紅。
近年來,國內的棉花市場價格一路飄紅,特別是近幾個月,由于紡織業形勢看好,用棉量增加,而國內原棉供給又呈青黃不接,棉價漲幅越來越大。中國棉花價格指數:328級皮棉2009年8、9月均價每噸只有13100元左右,到了今年的8、9月均價漲到了每噸18200元,僅一年時間,凈增超過了5000 元,漲幅高達38.93%。即使從8月10日起運作的60萬噸國儲棉拋售,國家有關部門本來意圖是,保證新舊年度棉花平衡過渡,緩解國內用棉的緊張局勢,抑制棉價的大幅上揚。并規定標準級皮棉競賣底價為每噸16500元,但實際成交均價大大高于擬定底價。競賣首日就達到了每噸18318元,之后雖有短時小幅回調,但還是以漲為主。9月14日以后,成交的日均每噸都在2萬元以上,9月17日,2005年度進口棉競賣成交(折標準級)均價竟然達到了每噸 21421元,刷新了歷史*高價位。對于這么一個價位,我們沒有必要去評判誰是*大的收益者,但確實向業界昭示了今年新棉價格高位運行的趨向。
?
三、植棉成本居高不下。
縣棉花協會的調查,今年全縣棉花種植包括用工投入在內的總成本仍超過1000元,初步統計,達到1183.38元,比上年1015.1元增加168.28元,增幅為16.58%,
1、固定成本。包括土地租金(承包費)、分攤上交、水費、農機具折舊等在內,畝(下同)支出為69元,較上年73.52元減少4.52元,減幅為6.15%。
2、物化投入。含種子、肥料、農藥、地膜及育苗耗材等,總支出為324.90元,較上年290.30元增加34.60元,增幅為11.92%。其中種子、農藥的實際價格較上年都有10%~15%不同幅度的增長,化肥的價格雖然比較平穩,但施用量普遍增加,使實耗成本上升。地膜移栽棉的面積擴大,使地膜的耗用成本平均達到11.40元,比去年畝增支4.67元。
3、用工成本。根據全縣農村上年人均純收入狀況、農村勞動力的人口負擔系數和年可勞作天數測算,2010年全縣平均農民田間勞作自投工日單價為 30.92元,雇工的工日單價平均達到60元,分別比上年增加3.45元和10元,增幅分別為12.56%和20%,再加上實投工日的增加,使值棉畝用工折幣達到789.48元,較上年651.30元增加138.18元,增幅為21.22%。
?
四、糧食等大宗農產品價格穩定提高。
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看,今年7~8月份,全國200個主產縣小麥、粳稻、玉米,油菜籽、大豆的市場價格每公斤分別為2.08、2.68、2.12、4.12和5.11元,比去年同期分別上漲9.47%、17.8%、14.5%、3.39%和8.27%。而且棉花主要副產品棉子的
?
*近,我們用電話聯系和走訪座談的方式,對今年新棉收購價格取向征求了一部分棉農和企業的意見。在接受調查的10戶棉農中,有3戶認為,年度棉花收購均價,只要能有8元/公斤,比去年實際所得6.59元增加1.41元,增幅21.4%,就基本滿足了。但也有5戶認為,今年因后期的連陰雨,棉花受災較重,且該投的物本基本都已下去,新棉的價格應該在每公斤8.50元以上。還有2戶則認為,應該按照目前的棉花市場價格來倒推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