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棉花產業的發展重心已轉移到新疆,棉花產量常年穩定在520萬噸左右,占全國棉花總產量的八成以上,其中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棉花年產量在200萬噸以上,占全國棉花總產量的33.5%左右。與此同時,我國棉花下游產業布局也出現了重大調整,大中型紡織企業紛紛入駐新疆,當前新疆的紗錠產能在2000萬錠以上。
2019年10月11日,冠農集團所屬冠農匯錦物流園獲批成為鄭商所棉花期貨交割倉庫,成為兵團第二師鐵門關市**一家擁有棉花期貨交割庫資質的倉儲庫。冠農匯錦物流園自獲得鄭商所棉花期貨交割庫資質并運營以來,皮棉入庫量直線上升,每日入庫量*高達到上限4500噸。2020年物流園提前一個月完成了冠農集團公司下達的目標任務,且2020年度物流園監管棉倉儲業務入庫量在全疆46家監管棉倉庫中排名第二,在南疆地區排名**。期貨棉倉單注冊量在全國26家棉花期貨交割倉庫中排名第二,在南疆地區排名**。
近日,記者采訪了新疆冠農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中海。在劉中海看來,冠農匯錦物流園棉花期貨交割庫是經濟融合發展的一個成功典范,棉花期貨交割庫資質的獲得與穩健運營在保障棉農收益,加速當地棉花、物流等產業發展,推動兵團向南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作用,必會促進新疆棉農致富、棉業騰飛。
期貨日報記者:冠農匯錦物流園成為棉花期貨交割庫后,年度棉花存儲量從8萬噸增長到40萬噸。為什么會增長這么快?經營思路與模式有什么變化?對周邊產業企業有什么引導與示范作用?
劉中海:冠農匯錦物流園成為棉花期貨交割倉庫后,對進一步提高倉儲效率及企業綜合實力、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促進公司棉花產業供應鏈綜合服務和棉花交易業務發展,鞏固南疆棉花資源優勢及推動南疆棉花產業健康發展都將產生積*影響,也對當地物流業和社會綜合服務業發展、促進當地稅收增長起到積*的推動作用。同時,通過真實反映棉花供求狀況及價格趨勢,可引導棉農優化種植結構和質量,及時調整種植面積,優質優價、以銷定產、規避風險,科學促進棉農增收,有利于棉紡織企業套期保值、擴大出口、提高經濟效益,有利于拓寬涉棉企業的經營渠道。
公司棉花加工產業通過與終端用戶紡織廠、物流倉庫、中間商等建立穩固合作關系,把營銷點輻射到國內紡織大省,逐步擴大了皮棉貿易量,且繼續推行扁平化管理模式,節本降耗,促進“互聯網+棉花”模式進入實質運行階段等舉措,助力公司棉花加工產業在困境中實現了突破。不過,從整體上看,公司棉花產業還相對薄弱,如銷售毛利率低、在當地產業的影響力較弱、發展速度緩慢等。這就需要我們對標先進的理念,與國內優勢企業、強企業、大企業結伴而行,優勢互補,抱團取暖,帶動公司棉花產業長足發展。
期貨日報記者:冠農匯錦物流園主要采取了什么措施來服務棉花產業企業與棉農?請舉出實例。
劉中海:冠農集團棉花業務經營涉及27個軋花廠,擁有32條生產線,皮棉年產能達17萬噸,年經營量在33萬噸以上,專用倉儲能力達60萬噸,已形成集棉花加工、貿易及金融服務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為了打消很多業務合作伙伴的顧慮,擴大棉花期貨交割庫服務范圍,充分發揮冠農集團這個龍頭企業的示范作用,當前冠農匯錦物流園承諾,棉花鐵路發運出庫到鐵路站臺的短駁費用等均由其支付,徹底消除了棉農、軋花廠、貿易商、紡織企業及投資機構等的“貨到地頭死”“請車難于上青天”等擔憂,同時多擔責任多讓利的經營策略與服務理念更是樹立了良好的企業形象,贏得了市場的廣泛贊譽。
合理利用棉花期貨工具與市場平臺的經營理念,讓公司獲得了較好收益。現如今棉花還正在田地里生長,公司已經通過與冠農集團的合作等,與相關期貨投資機構、貿易商達成了組織新棉期貨倉單的意向。由于銷路不愁,公司就把全部精力放在了如何提高棉花產量與質量方面,不但在棉花種植時就及早為棉農、合作社提供良種,而且在棉花生長過程中還根據天氣變化情況、蟲害發生態勢等及時指導棉農進行田間管理。如2019年7月在棉花“打頂”的關鍵時候,公司安排數名棉花專家在全疆各地對棉農進行技術指導,同時針對各地降雨天氣多、棉花株高偏低與發育期推遲的情況,及時提醒棉農施肥與用藥,保證了棉花質量、產量不降低,對穩定棉農收入十分有利。
近年來,隨著新疆棉花產業的穩步發展,特別是紡織產能的進一步提升,新疆已成為國內棉花、棉紗市場的中心。與此同時,自鄭商所在新疆開展“保險+期貨”業務以來,新的經營理念、金融工具送到“田間地頭”,棉花期貨與期權市場對產業發展的引導作用不斷增強,產融結合進一步得到提升,產業企業主動利用棉花期貨工具與平臺成為市場主流,特別是“基差交易”模式已經取代了傳統的“一口價”交易模式。
目前,在國內棉花產業向新疆轉移的過程中,產業鏈上的眾多企業都善于利用期貨等金融工具。例如新疆很多棉花種植大戶在種植前、籽棉出售前均要參照棉花期貨價格制訂計劃,這樣就避免了盲目擴種、籽棉售價過低的現象。對于部分大型紡織企業來說,增加棉花和產品庫存要承受價格下跌的風險,而保持棉花和產品低庫存又面臨價格上漲與未來可能采購不到原料的風險。此時,企業只要通過棉花期貨市場進行“基差交易”或“場內外期權交易”就可以應對上述問題。在籽棉收購過程中,部分籽棉收購量較大的棉花加工企業已早早地與新型棉商、下游紡織企業通過期貨盤面點價的方式簽訂遠期供貨合同,一方面早早地拿到了訂金,找到了棉花抵押融資渠道;另一方面提前鎖定了收購價格區間與加工利潤。
國內期貨市場近年來獲得了長足發展,市場功能得到充分發揮,特別是農產品期貨在引導我國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引導農民規模化、規范化、標準化、優質化進行農林產品生產,引導金融機構深入農業產業企業等領域為“三農”搞好服務,以及在國內農林產品市場樹起質量、價格標桿等方面均發揮了積*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綜合效果。與此同時,“保險+期貨”“龍頭企業+訂單農業+農戶”等創新業務的推出,不但為廣大邊遠地區農民解決了收入無保障、農產品無銷路等長年難以解決的問題,而且把風險防范意識、金融意識、進行農業生產要有預期性與計劃性等新思維傳授給了廣大農民與新興農業合作組織,對我國農業長期穩定發展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期貨日報記者:棉花期貨、期權工具在南疆地區的應用情況如何?對地方經濟的振興發揮了什么作用?
劉中海:棉花期貨上市以來,市場運行總體平穩,棉花期貨價格權威性不斷增強,逐步成為政府宏觀調控和國內外棉花貿易的重要參考依據,為棉紡織企業和廣大棉農提供了有效的風險管理工具。但期貨交易需要保證金,棉花產業鏈主體(中下游軋花廠、貿易商和棉紡企業)在遇到*端行情時,資金周轉壓力大,抗風險能力較弱,更適宜利用棉花期權管理價格風險。2019年1月28日,棉花期權在鄭商所上市。利用期權進行套期保值時,僅需支付權利金買入看漲或看跌期權即可鎖定套保成本,不繳納保證金,不存在追加保證金的風險,不需要頻繁調整資金頭寸。對于不具備人才、資金優勢的棉花種植戶、合作社及中小涉棉企業而言,期權套保在操作流程與成本控制方面更為方便和簡捷。現如今,棉花期貨已成為棉花產業企業鎖定利潤、規避風險、穩定生產經營等不可或缺的有效工具之一,其價格發現與套期保值功能穩定發揮,為政府制定棉花產業政策和企業經營提供了有效的參考依據。
期貨日報記者:未來在服務創新方面有什么想法與計劃?
劉中海:冠農集團將持續深化國企改革,依托優質棉業資源優勢,充分發揮冠農數字智慧農業平臺的優質種子、農資、農機、農技等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供應服務作用,深入推廣精準播種、精準施肥、低成本高效益種植,促進技術進步和棉花產業升級,把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帶入傳統棉花種植業;幫助種植戶優化棉田配置模式,實施規模化現代機械化采收,有效解決棉花“三絲”(化學纖維、絲、麻等雜質)問題,提高品質,建立推廣優質棉種植基地,以“企業+科研院所+產業化”推進棉花科技含量的提升。同時,不斷推進完善冠農棉業原種研發、種植服務與產業化管控、生產加工、銷售貿易等涵蓋種、購、銷全要素的棉花事業發展模式,做品牌棉花,有力推動優質棉花更高質量發展。
冠農匯錦物流園將充分發揮鄭商所期貨交割資質的優勢,緊緊圍繞兵團深化改革和向南發展戰略,盯準南疆優質棉花資源,優化調整產業布局,將巴州、阿克蘇、喀什等優質棉主產區作為資源戰略要地,以規模型軋花廠為產業龍頭牽引,擴大與各地區棉業企業的合作交流,為更好服務南疆棉農、棉企力擔國企使命,也進一步促進冠農棉花產業由加工型企業向加工貿易型企業轉型。
冠農集團下一步將在努力打造全疆乃至全國**棉花期貨交割庫的基礎上,依托新疆特色農業資源,充分發揮混合所有制改革企業的靈活性,積*爭取申報其他品種期貨交割庫,大力拓展“保險+期貨”等相關業務,為推動新疆農業產業化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