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5 來源:互聯網
國內棉價經歷一段下跌后,于6月初出現技術性反彈,6月11日
第二部分分析
一、國內外宏觀環境
經濟救助政策欲退還難,美聯儲面臨兩難。進入2021年2季度,盡管各主要經濟體經濟繼續復蘇,但尚未恢復到疫情前水平。當前美聯儲政策面臨兩難選擇,一是美國勞動力短缺,加上新冠疫情不確定性,影響企業和經濟復蘇;二是通脹風險,美股已大幅上漲至歷史高位,6月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創下2008年以來*大漲幅,增加美聯儲貨幣緊縮的必要性。需要警惕美聯儲提前退出寬松政策或流動性擴張邊際放緩,帶來的資產調整風險。國內經濟增長邊際放緩初現,經濟政策以穩為主。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第2季度我國GDP增速為7.9%(季度為18.3%,2年均值為5.5%),經濟穩步增長,且邊際放緩。2021年5月國家相繼推出保供穩價政策,7月15日央行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堅持貨幣政策的穩定性、有效性、不搞大水漫灌,而是精準發力,加大對小微企業支撐力度。
二、供需形勢分析
(一)供應
進入年度后期,全球棉花庫存有所下降,但處歷史相對充裕水平;北半球天氣正常,利于新棉生長;南半球新棉收獲順利推進,新年度全球棉花產量看增。
1、國際棉花市場供應
下半年全球棉花供給相對充裕。據國際機構預測,到2021年8月底,全球棉花庫存水平在1994-2099萬噸,同比下降6%左右,較過去5年均值高4.2-4.3%。2021年9月以后,北半球棉花將進入收獲期,新年度全球棉花產量預估在2559-2599萬噸,同比增幅5-6%,較過去5年產量均值高0.8-1%。
北半球天氣配合,新棉生長向好。近幾周美棉優良率持續快速提升,截至7月18日美棉生長狀況達到良好以上的占60%,同比增加15個百分點;印度季風雨覆蓋全境,促使棉花播種全面加快。截至7月19日印度古邦棉花播種進度達到92%,面積累計逾200萬公頃,同比去年增加3%。
3、市場看漲心態普遍,深度卻無定論
據中國棉花網近期調查顯示,64%左右參與調查的企業認為棉價向好趨勢明顯。其中認為棉價穩中有升的占44%,價格高走占20%;認為平穩振蕩的占24%,下跌和不確定合計占11%。
4、階段性行情波動概率較大
從國內供求格局看,新年度棉花種植面積下滑導致棉花產量下降,對新花上市前行情預期形成一定支撐,棉花生長關鍵期天氣變化成為焦點。10-12月是北半球棉花規模上市期,在棉花后期生產不發生大的意外前提下,不排除棉價下跌可能。棉花消費端受外圍宏觀環境不確定性較高。中國政策意在穩定市場,將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棉價大幅上漲和大幅下跌的概率。若天氣和疫情及資本政策發生一系列重大變化,全球資本市場及棉花
第三部分產銷存預測
一、2021/22年度全球棉花產需基本持平,期末庫存消費比小幅下降
國際棉花咨詢委員會(ICAC)發布2021/22年度全球棉花產銷存預測數據,2021/22年度全球棉花期初庫存2099萬噸,同比下降137萬噸,降幅6.13%;全球棉花產量2559萬噸,同比增加137萬噸,增幅5.66%;消費量2580噸,同比增加20萬噸,增幅0.78%;期末庫存2077萬噸,同比下降22萬噸,降幅1.05%;全球棉花產不足需21萬噸,較2020/21年度收窄117萬噸;全球棉花期末庫存消費比為80.5%,較2020/21年下降1.49個百分點。
二、2021/22年度國內棉花產量調減,庫存消費比下降
基于相關專題調查和對國內外經濟環境及市場狀況的分析,2021年7月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對2021/22年度國內棉花產銷存預測如下:2021/22年度我國棉花產量557.8萬噸,同比減少37.2萬噸,減幅6.25%;消費量824萬噸,同比減少15萬噸,減幅1.79%;進口量231萬噸,同比減少54.6萬噸,減幅19.13%;期末庫存621萬噸,同比減少39萬噸,減幅5.9%;產需缺口266.2萬噸,較2020/21年度擴大22.2萬噸,庫存消費比為75.44%,較2020/21年度下降3.29個百分點。
主要結論
綜上所述,當前全球貨幣政策在寬松基調下表現分化,資本市場高位運行,實際經濟運行卻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和脆弱性,增加本輪行情運行復雜性,給投資者預期帶來一定困擾。雖目前棉價創下疫情以來新高,令市場困擾的是持續性如何?棉市進入新舊年度交替時點,天氣是大的不確定性,需要密切關注。在新棉規模上市前,市場看漲情緒較濃,資金熱情高漲。下半年國內消費節奏需進一步觀察,外貿發展仍面臨諸多不穩定因素。如果不發生明顯災害、疫情演化趨勢不脫離預期軌道及資本市場不發生重大變化,中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