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5 來源:互聯網
在尉犁縣興平鎮統其克村棉農王新春的棉田里,兩臺裝載殘膜回收設備的拖拉機正在清除田間的“白色污染”,隨著機器的轟鳴聲,地里的殘膜被打成包徹底的回收處理。王新春今年種植了500多畝棉花,以前都是以傳統的人工揭膜方式來處理殘膜,不僅費用高,而且至少要用半個多月的時間,現在有了殘膜回收機只需兩天時間就能打理完。
王新春說:“過去我們都是人工撿拾地膜,費時費力而且費用也高,一畝地差不多要花費60塊錢左右,現在都用這種大型機械撿拾地膜,方便省時省力,速度還快,像我這500多畝地,也就是**多、兩天就撿拾完了。而且我們這個地膜交售到指定的地點,都有補貼,國家補貼每畝地20塊錢。”
現在隨著地膜覆蓋栽培技術得到廣泛應用,農業增產、農民增收,但地膜連年使用,農田土壤中的地膜殘留量逐年增加,如果不及時清除回收,據測算耕種20年以上的田地每畝平均殘留量都在18公斤左右,會嚴重污染農田。
“如果不及時進行回收,對農田的污染是非常嚴重的,**個它破壞了土壤的理化性狀,使土壤的耕地質量下降,再一個播種的時候,會影響農機作業的質量,同時影響種子發芽,在作物生長期內,還影響作物的根系生長,到后期還會對農作物的產量造成減產,品質下降。”尉犁縣農機推廣中心主任王祥金說道。
這幾年,尉犁縣通過農田廢舊地膜綜合治理,大力推廣使用厚度0.01毫米的易于回收的標準地膜,回收殘膜再生產利用,通過補貼提高農牧民清理殘膜的積*性,從各方面達到環境保護、農民增收、企業增效的效果。
王祥金說:“咱們一畝地每年都有一定的補貼,補貼額度從15塊錢到20多塊錢不等,現在基本上全縣80%以上的耕地,都實現了農田的殘膜回收,回收率也不斷提高。現在基本上全都是機械化進行回收。”
目前,尉犁縣共有300臺大小殘膜回收機,每天的作業面積可達6萬畝,工作效率是人工揭膜的數十倍。回收的廢舊地膜通過粉碎清洗之后,成為生產滴灌帶的原材料,實現了資源循環利用。
尉犁縣地膜回收合作社負責人石明磊介紹:“我們將這些廢舊地膜經過分雜、粉碎、清洗等工藝,加工成地膜再生顆粒,然后將這些地膜再生顆粒加工成滴灌節水材料,比如我們常用的滴灌帶、地面支管等。目前,我們兩條生產線全部開足馬力生產,今年計劃加工3000噸左右,我們把地里的廢舊地膜全部做到了資源化再利用。”
尉犁縣101萬畝棉花地,今年農田殘膜回收面積計劃達到90萬畝以上,其中機器回收80萬畝,殘膜回收率達到85%以上,基本實現地頭無裸露殘膜,村莊、道路、林帶無飄掛殘膜。
“截至2019年,我們全縣共設有50個長期定位監測點。監測殘膜的殘留量,現在已經下降到了每畝14公斤以下,通過這樣的年年回收,年年治理,相信以后耕地質量會進一步獲得提升。”王祥金說。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