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5 來源:互聯網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今年,巴州棉農實現增產增收,背后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成套的現代農業機械投入、配套的農業技術創新與推廣。
10月31日,尉犁縣阿克蘇普鄉,尉犁縣利華現代農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利華農業)員工在集中流轉的土地上,一邊收著采棉機下的“棉蛋”(機采棉圈,一個重1.8噸),一邊開始翻耕、平整土地作業,為大規模使用配套的農機和農業技術打基礎做準備。
棉花吐絮,農機歡歌。采棉機“犁”過棉海,雪白的棉花變成一個個巨型棉圈,再由拖拉機或卡車送到軋花廠。“**能采收200至300畝地的棉花!”駕駛員張新軍指著改進后的CP690采棉機說,這種采棉機效率高、排雜率好,棉農增收了,他們也跟著掙錢。
利華農業負責阿克蘇普鄉流轉土地的張會聽介紹,該公司已從尉犁縣流轉土地23萬畝,其中流轉阿克蘇普鄉土地近2萬畝。
利華農業以200畝地為一個條田,集中使用現代農業機械和現代農業技術精耕細作,實現*佳投入產出比,達到棉花生產效益*優化。春天,由加裝北斗導航的拖拉機精量播種;夏天,由植保無人機噴灑環保農藥和葉面肥;秋天,又由改進后的采棉機采收棉花……今年,該公司在阿克蘇普鄉流轉的土地上種植了9700畝棉花,采收籽棉4400噸,每公斤按6.52元售出,毛收入近3000萬元。
土地經營規模化、集約化,棉花種植機械化、飛防化,水肥控制一體化,管理智能化,改變了阿克蘇普鄉棉農的增收方式,以前的棉農變成了棉田管理者或機械操作手。該鄉英阿瓦提村村民烏斯曼·艾買提和哥哥將100畝地流轉給利華農業,他來到該公司當了一名拖拉機手,一月工資4500元,加上土地流轉費,一年收入8萬元。
農業“六化”也改變了棉花種植戶的耕作方式。步入庫爾勒市阿瓦提鄉喀拉牙尕奇村種植戶賈之良的農家大院,猶如走進了農機展覽館,讓他*得意的是,棉花秸稈回收機、殘膜回收機,能將秋收后的農田打理得干干凈凈。今年春天,賈之良還采用了“棉種干播濕出+精量播種”新技術,省電省水省人工,是他今年增產增收的又一個秘訣。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