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5 來源:互聯網
近日,新疆自治區統計局發布數據:2018年,新疆
價格改革保障棉農收益
價格與補貼分離新機制取代了原來的統購統銷模式,使棉花定價權回歸市場的同時,也促使品質和效益成為棉花生產的核心競爭力。我區棉花能夠實現豐產豐收,離不開生產環節的持續穩定。為了穩定棉花生產的預期收益,保護棉農生產積*性,2014年,國家在新疆啟動了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價格與補貼分離新機制取代了原來的統購統銷模式,也使棉花定價權回歸市場的同時,促使品質和效益成為棉花生產的核心競爭力。“棉花目標價格改革既是定心丸,也是催化劑。”2月12日,沙灣縣大泉鄉雙泉農民土地股份合作社理事長何洪濤說,棉花目標價格改革不僅保障了農民的基本收益,還積*引導生產環節提高綜合效益,在提高價格和降低成本方面不斷探索,**棉花產業實現更高水平發展。
這兩年,雙泉合作社社員們對待棉花目標價格補貼的態度較以往發生了很大變化。過去,棉花生產離不開補貼,沒有補貼一定會虧損。現在,得益于品質的不斷提升,棉花銷售價格也越來越高,補貼在棉農收益中的比重不斷降低。“過去一公斤棉花可以領到近2元的補貼,如今我們的補貼是0.6元。”何洪濤說,棉花銷售價格逐漸接近了目標價格,領到的補貼雖然減少了,但并沒有影響農戶種植棉花的收益。
除了銷售價格提升拉動農民收益不斷增長,生產環節的降本也對棉花綜合效益提升作出了貢獻。“去年,通過推廣先進的種植管理技術,我們生產一畝棉花的機械綜合成本較上一年又下降了80元。”何洪濤說,2018年,合作社棉花畝均收入達1100元,比2017年增長7%。為了進一步突出棉花目標價格改革在引導棉花生產走高質量發展軌道的重要作用,2018年,我區在沙灣、瑪納斯等6個縣試點按質量補貼的新補貼方式,棉花品質在達到一定標準后,棉農可再獲得每公斤0.3元的補貼,積*引導種植戶不斷提升棉花品質。
提升棉花生產效益
棉花目標價格改革穩定了農民的生產預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則為棉花產業釋放了新的增長動力。“全區棉花能夠走出豐收新路徑是政策效應、改革效應和經濟效應相疊加的結果。”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種植業和農藥管理處副處長湯義武介紹,棉花目標價格改革穩定了農民的生產預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則為棉花產業釋放了新的增長動力。2018年全區深入開展棉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重要農產品保護區劃定工作,積*引導棉花種植繼續向優勢產區集中,推進棉花適度規模經營,促進棉花生產提質降本增效。
“現在我們生產的棉花品質可以完全滿足下游紡織企業的需求,實現了優質優價銷售。”何洪濤說,除了借助生物防控等新型植保技術提高棉花品質外,棉花品種的管控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們只選用一個品種的棉花作為主栽品種,確保棉花品質的一致性,使棉花生產實現標準統一和品質統一。”何洪濤說。湯義武介紹,近年來,全區持續優化棉花品種結構,推行每個植棉縣(市)一主兩輔用種模式,進一步優化棉花品種結構,提高棉花生產綜合效益。
為了進一步提升棉花全產業鏈的效益水平,處于棉花產業下游的加工企業也陸續進入生產領域,促進棉花產業鏈上下游緊密銜接,提高發展水平。2018年新疆利華棉業股份有限公司在沙雅縣、阿瓦提縣等地與當地農民土地股份合作社簽訂協議,采取“訂單收購+分紅”“土地流轉+優先雇用”等多種利益聯結方式,讓農戶分享收益。企業計劃分3年建成100萬畝高標準農田,配套建設棉紡廠、織布廠等加工設施,在帶動當地合作社和農戶提高棉花種植管理水平的同時,逐步完善棉花全產業鏈布局,實現棉花就地加工轉化,推動棉花產業轉型升級。“土地流轉整合后,棉花生產效益明顯提升,農民不僅可以獲得土地流轉費用和土地分紅,還可以選擇在棉花種植、加工、棉紡、織布等環節就業,提高收入。”該公司董事長張齊海說。
推動成本大幅下降
機械化的推廣不僅降低了棉花生產成本,還提升了棉花品質,優化了商品性。過去,棉花生產是一項非常耗費人力的農業勞動,大量的人工成本拉低了棉花生產綜合效益。今天,這種情況正發生徹底改變,棉花采收環節機械化水平不斷提升,一些地區棉花生產已實現全程機械化。在南疆棉花主產區沙雅縣,機采棉成為當地棉農**的新型生產模式。沙雅縣古勒巴格鎮大欣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鮮玉林介紹,機械化采收使棉花種植成本每畝降低近400元,受到越來越多農戶的歡迎,目前合作社經營的1萬多畝棉花已實現全程機械化。
機械化的推廣不僅降低了棉花生產成本,還提升了棉花品質,優化了商品性。“去年,合作社引進新型采棉機,可以避免棉花被頭發絲等異性纖維污染,滿足了下游紡織企業的需求。”鮮玉林說。2018年全區棉花機采率從2016年的21%增長至2018年的30%,全區新增采棉機650臺,總數達3600余臺,增速創歷年新高。目前,北疆主要棉區棉花機采率已超過80%,一些縣市接近****,南疆棉花機采率也快速提高。
在機采棉快速普及的同時,機采棉的效益也在不斷提升。“沙灣縣棉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試點區域畝均機采棉成本已降至152 0173 3840元,較非試點區域成本低400元—900元。”湯義武介紹,2018年,北疆主要產棉區開展了機采棉降成本和智能化種植生產試點,形成了機采棉免烘干軋花工藝規程,進一步促進了機采棉節本提質增效。南疆一些產棉區通過大型龍頭企業牽頭流轉農民土地,推進了棉花的適度規模化種植,為機采棉進一步推廣奠定了基礎。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