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紡織廠與貿易商采購棉花時,在期貨上直接點價,按照期貨盤面價格+基差來確定采購價格,這與傳統(tǒng)的固定一口價報價模式有很大的不同,現(xiàn)貨價格與期貨價格直接掛鉤。今年4月以來,一口價報價在現(xiàn)貨市場上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基差點價。基差點價的模式已經在棉花貿易中廣泛鋪開,期貨盤面價格成了核心價格。一旦價格波動較大,產業(yè)鏈上下游的價格則跟著發(fā)生變化。
???籽棉價格跟隨期價調整
???近期正值新花上市之際,這一點體現(xiàn)得很明顯。9月下旬,鄭棉期貨主力合約下破152 0173 3840元/噸之后,新疆加工廠紛紛下調籽棉收購價格,機采棉籽棉收購價從剛開秤時的6.5元/公斤下調至6.2—6.3元/公斤;隨后鄭棉跌破16000元/噸,收購價格下調至6元/公斤。塔城地區(qū)某加工廠則直接將價格從6元/公斤下調至5.8元/公斤,預估了后續(xù)的下跌幅度。籽棉下調0.1元/公斤,加工成本則下調200—300元/噸。期貨價格指向棉花銷售價格,籽棉收購價格則指向棉花成本,加工廠必然得跟著期貨價格的節(jié)奏來調整籽棉收購價格。
???棉花交售時間集中在每年的9—10月,棉花生產單位加工廠收購籽棉后,不會長期囤積庫存,北疆一般在當年春節(jié)之前出售,南疆會遲一些。而棉花使用單位紡織廠則全年都使用棉花。在皮棉加工與紡織廠使用的時間差,則由貿易商來協(xié)調,棉花主要通過棉花貿易商來采購與銷售。
???利用期貨工具避險
???在新花上市時,有資金實力的大貿易商與加工廠簽訂采購合同,在交易所升貼水的基礎上,按照盤面價格+貼水(負基差)采購,并根據(jù)期貨價格調整貼水范圍。銷售的時候,按照盤面價格+升水(正基差)銷售,并根據(jù)盤面與點價意愿調整升水范圍。棉花貨源集中在大貿易商手中,貿易商對風險的管理要求較高,完全按照期貨保值,沒有風險敞口。于是期貨價格成為核心,價差風險集中在基差的波動上。
???對于新疆加工廠來說,在這種模式下,貿易商配套提出資金融資方案,解決了加工廠的資金問題,加快了資金周轉。對于紡織廠來說,根據(jù)期貨價格來定價的棉花,價格更為透明,易于采購。
???2016年鄭棉上行之后,直到2018年4月,價格都在區(qū)間內波動。行業(yè)內對價格的波動逐漸形成一種定性:價格波動均在預期之內。2018年5月價格大幅雙邊波動之后,市場風險急劇放大,行業(yè)人士急需價格風險對沖工具以保護利潤、控制虧損。鄭棉期貨作為一個成熟的期貨品種,成交量大,交易活躍,能提供權威的價格。
???在大宗商品領域,基差點價已成為主流,在油脂油料行業(yè)和有色行業(yè)很成熟,而棉花行業(yè)在今年也向基差點價看齊,這就要求棉花產業(yè)人士密切關注期貨價格,認識到期貨風險和機會,利用好期貨這個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