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棉花市場周報(2018年6月25-29日)
——棉價波動空間縮小 市場信心下降
本周,國內棉價小幅下跌,國際棉價小幅上漲,內外棉紗價格持續走弱;滌綸短纖價格回升。
一、國內棉價小幅下跌
本周,中美貿易摩擦緊張形勢打擊市場信心,國內紡織下游
市場行情明顯走淡,紡企棉花采購進度放緩,國內棉價小幅下跌。6月25-29日,代表內地標準級皮棉銷售均價的國家棉花價格B指數152 0173 3840元/噸,較上周下跌35元/噸,跌幅0.21%;鄭州棉花期貨主力合約結算價16859元/噸,較上周下跌124元/噸,跌幅0.73%;儲備棉成交量加權平均價14723元/噸,較上周下跌493元/噸,跌幅3.24%。
二、國際棉價小幅上漲
本周,受中國對進口美棉加征25%關稅的影響,除美棉以外的國際市場高等級棉花供應趨緊,國際棉價格出現小幅上漲。6月25-29日,紐約棉花期貨主力合約結算價84.46美分/磅,較上周上漲0.07美分/磅,漲幅0.08%;代表進口棉中國主港到岸均價的國際棉花指數(M)為94.87美分/磅,較上周上漲0.67美分/磅,漲幅0.72%,折人民幣進口成本15211元/噸,較上周上漲105元/噸,漲幅0.7%。內外棉價差1095元/噸,較上周縮小140元/噸。
三、國內外棉紗價格持續走弱
本周,國內紗線行情延續走淡,純棉紗價格繼續回落;外紗成交清淡,價格弱穩;國產紗價格低于外紗均價358元/噸;國內坯布市場交投清淡,外貿出口訂單謹慎,純棉布價格繼續下跌;原料PTA強勢上行,行業內限產檢修,支撐滌綸短纖價格上漲。
四、后市展望
國際棉價上漲乏力,市場迎來實質性考驗。近期,除了層出不窮的世界范圍的貿易戰以外,市場還應聚焦強勢美元,得益于美國良好的經濟數據和美聯儲加息前景支撐,強勢美元可能繼續上行,施壓商品市場。7月份貿易關稅加征陸續開始實施,市場還將經受一次嚴峻的考驗。隨著7月6日中國加征美棉關稅的臨近,中國企業加緊購買到港美棉,高等級澳棉、巴西棉、印度棉受到追捧,短期支撐國際棉價不會出現大幅下跌。中國棉花進口尋求其他品種代替美棉,美棉等待其他非中國買家,需要時間換取空間,完成貿易格局調整,國際棉價上漲也比較困難,2018年美棉實播面積同比增長7%,目前國際市場上的2017/18年度美棉資源增多,ICE短期上漲乏力,同時影響其他非美棉資源的提價,中美貿易戰無疑給棉價帶來下跌壓力,在中美貿易戰格局之下,ICE全球棉價風向標作用減弱,傳統分析邏輯被打破,來自中美貿易關系前景的不確定性使國際棉花行情不確定性風險上升。
國內棉價進入振蕩調整行情,突發行情仍有可能。2018年6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1.5%,比上月回落0.4個百分點,新出口訂單指數為49.8%,比上月下降1.4個百分點,進口指數為50.0%,低于上月0.9個百分點,進出口景氣度有所回落。7月1日起,我國下調部分亞太國家的棉花、棉紗、紡織品服裝進口關稅,有利于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同時外來商品流入將增加國內紡織企業競爭壓力。7月6日起,美棉將拒之**外,增加國內對剩余澳棉、巴西棉等高等級棉花的需求,推高進口棉價格,但后道市場需求轉弱難以支撐棉價大漲,加上近期人民幣大幅貶值,進口棉、進口紗成本增加,國內進口需求有可能打折扣,國內棉花資源將會得到釋放,本周儲備棉成交率重回50%以上,部分機構開始籌備新年度新棉購銷計劃。7月份,我國棉花生長將進入花鈴期,是棉花產量形成關鍵時期,天氣狀況是后期關注重點,隨著中美貿易擔憂的降溫,國內棉價或將進入調整階段,不排除貿易形勢、政策面乃至天氣狀況變化引發突發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