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棉花市場周報(2018年6月19-22日)
——期現貨承壓 儲備棉獨漲
?? 本周,國內外棉價普遍繼續下跌,儲備棉輪出價格上漲;內外棉紗價格走弱;滌綸短纖價格持續回落。
一、國內棉價繼續下跌
本周,中美貿易爭端愈演愈烈,國內期現貨價格普遍下跌,儲備棉憑借其性價比優勢獨漲。6月19-22日,代表內地標準級皮棉銷售均價的國家棉花價格B指數152 0173 3840元/噸,較上周下跌27元/噸,跌幅0.17%;鄭州棉花期貨主力合約結算價16983元/噸,較上周下跌808元/噸,跌幅4.54%;儲備棉成交量加權平均價15224元/噸,較上周上漲291元/噸,漲幅1.95%。
二、
國際棉花價格集體下行
本周,中國對美棉加征25%關稅政策持續發酵,國際棉花現貨價格集體下行。6月19-22日,紐約棉花期貨主力合約結算價84.4美分/磅,較上周下跌7.67美分/磅,跌幅8.33%;代表進口棉中國主港到岸均價的國際棉花指數(M)為94.19美分/磅,較上周下跌6.85美分/磅,跌幅6.78%,折人民幣進口成本15106元/噸,較上周下跌1070元/噸,跌幅6.61%。內外棉價差1235元/噸,較上周擴大1043元/噸。(詳見附件1)
三、國內外棉紗價格走弱
本周,國內紗線行情整體走淡,純棉紗價格回落;進口紗交投氣氛不佳,價格開始走弱;國產紗價格低于外紗均價340元/噸;國內大部分坯布品種都出現庫存,市場成交放慢,純棉布價格下跌;滌綸短纖原料持續走弱,實單商談氣氛依舊清淡,滌短價格繼續回落。
四、后市展望
國際棉價風險持續。美國單方發動貿易戰遭多國反擊,打壓企業和消費者信心,貿易摩擦引發的恐懼情緒略有平息,但后續博弈仍將牽動國際棉市。中美貿易爭端直接導致ICE棉價下跌幅度超過10%,大量美棉出口合同被取消,6月8-14日,2017/18年度美棉出口凈簽約量減少至-2.55萬噸。長期來看,中美貿易持續將使棉花貿易發生結構性變化,2017年中國簽約的美棉僅占美棉總簽約量的16%左右,美棉的性價優勢和穩定的需求依然在,東南亞等棉花主要消費國將逐漸代替中國進口美棉,并使這些國家的棉紗受益,棉花消費承受力成為潛在壓力因素。中國進口需求將轉向其他主要出口國,需要面對棉花質量、數量和供應時間調整問題。下年度產不足需的預期是否能支撐前期ICE80美分支撐點仍待觀察。目前政治因素對市場的影響遠遠大于基本面本身,短期內貿易戰以及其它政策不確定性使棉花市場風險上升。
國內棉價波動尚未停止。近期,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進一步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央行定向降低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合計釋放7000億元流動性,積*有效應對可能的外部沖擊,穩定市場預期。棉花市場方面,本周隨著中美貿易爭端升級,內外棉價集體下跌,儲備棉獨漲,與期現貨市場形成鮮明對比,源于儲備棉相比新棉有1000元/噸以上的性價比優勢,有機構認為紡企提價競拍為提前備貨鎖定儲備新疆資源。7月6日起,中國對美棉增收25%關稅,美棉將逐漸退出中國市場,印度棉質量不佳、澳棉、巴西棉價高量少,80萬噸配額選擇空間有限,國內供需缺口預期擴大,后期爭搶高等級棉花現象在所難免,原料成本增加將削弱下游紡織品市場競爭力,進而對國內棉花需求形成一定程度的抑制。6月份以后下游棉紗、棉布行情走淡,終端服裝銷售形勢不佳,棉價支撐乏力。近日特朗普再次威脅將對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貿易沖突隨時可能迅速升級,市場等待中美貿易后續談判與攤牌,由此引發的國內棉價波動尚未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