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5 來源:互聯網
美棉出口數據靚麗
據統計,截至2017年12月28日,美國累計簽約出口2017/2018年度
國內現貨銷售緩慢
當前本應是紡織企業補庫旺季,但是我們看到其補庫力度較弱。一則前期的國儲庫存備貨偏多,新棉集中上市,資源充足,紡企反而顯得從容不迫。二是3月將開始新一年的儲備棉輪出,對于高高在上的新棉價格,下游并不“感冒”。新疆標準級機采棉價格也從前期的152 0173 3840元/噸上方滑落至15000元/噸一線。目前現貨價格下探至軋花廠成本附近,軋花廠是否會虧本或平價銷售也是一個問題。預計本年度棉花消費為850萬噸,平均每月剛需70萬噸,同時內紗價格再次低于外紗,后續國內消費并不差。隨著時間推移,軋花廠只要頂住壓力,后市將迎來曙光。而紡織企業在實際生產中,儲備棉必須搭配一定比例的新棉使用,因此補庫雖姍姍來遲,但終歸會兌現。
內外棉價差收縮至正常偏低水平
截至1月8日,鄭棉倉單生成數量4086張,預報1143張,與去年**時期倉單5288張,預報1369張相比,雖然少了1428張,但交割量仍舊比較大。大量倉單生成固然有新疆倉庫注冊交割便利的因素,但更多的是棉花增產,現貨銷售不暢,使得資源大量涌入期貨市場。后市倉單問題如何解決,應該是市場關注的重點。近期內外棉價差自高位迅速回落,從高峰時的3000元/噸附近回落到目前1000元/噸不到。內外棉價差在1500—2000元/噸是國內普遍認同的價差水平,過高或過低都會導致棉紗市場競爭加劇。目前的內外棉價差有利于國內紡織競爭力的恢復,如果低價差維持的時間較長,加上后期國內會有更便宜的儲備棉釋放,這將有利于提振國內棉花消費,利多棉價。從基本面角度分析,美棉強而鄭棉弱的局面仍可維持;從統計角度分析,二者價差回落至低位,可以考慮拋外買內的跨市套利操作。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