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5 來源:互聯網
“快樂”植棉:
董合忠(中)與創新團隊核心成員在示范基地?
拼搏進取的棉花輕簡化栽培技術研發團隊?
通過實施輕簡化技術獲得豐收的棉田
本報記者?魏?東
金秋十月,瓜果飄香的季節,但10月17日上午在山東省無棣縣西小王鎮卻出現了“瑞雪兆豐年”的奇特景象:一望無垠的棉田,朵朵潔白的棉絮掛滿枝頭,在陽光下發出耀眼的光芒,遠遠望去,猶如剛剛下過一場“鵝毛大雪”。此情此景,讓前來參加“全國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活動”的農業專家和植棉大戶們贊嘆不已。隨著一臺臺采棉機開進棉田,“白雪”消失殆盡,留下了恰似一條條干凈馬路的軌跡。這次機械采棉活動,充分展示了黃河流域棉花全程輕簡化生產的*高水平。
這片如同“雪野”的棉田,是山東棉花研究中心在該鎮建設的棉花輕簡化生產示范基地。記者了解到,這個基地全面采用了該中心制定的棉花輕簡化栽培技術規程,包括精量淺播、合理密植、一次施肥、簡化整枝、集中成鈴、脫葉催熟等關鍵技術?!俺葌鹘y種植略有增產外,每畝地實際用工僅6個,這比傳統種植用工一下子減少了18個!它輕便簡捷,節本增效,把棉農從傳統繁瑣的植棉程序里真正解脫出來,使我從中體驗了植棉的快樂!”基地棉田的主人、曾飽受種棉辛苦的陳斌難掩內心的激動。
大幅度減少用工,讓棉農感受植棉的快樂,實現節本增效,則正是棉花輕簡化栽培技術創新團隊開展這項技術研究的初衷與理念。
2007年以來,在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和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創新工程等項目的支持下,山東棉花研究中心聯合新疆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石河子大學和安徽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等單位組成創新團隊,針對棉花“種、管、收”諸環節輕簡化的技術瓶頸,以輕簡省工、節本增效為目標,按照簡化管理工序、減少作業次數、農機農藝融合的總體思路,突破輕簡化植棉的關鍵技術,建立了棉花輕簡化栽培技術體系,被農業部列入國家主推技術,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和西北內陸棉區得到廣泛推廣應用,創造了平均省工28.3%、減少物化投入8.2%、增產5.5%的顯著成效。截至目前,該技術已累計推廣1億多畝,新增經濟效益達152 0173 3840多億元,并摘得農業部中華農業科技獎一等獎和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的桂冠。
在今年3月舉行的全國棉花輕簡化生產技術交流會上,來自國內棉花界的同行專家一致認為,該技術找準了我國棉花生產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農民迫切需求,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先進性和實用性,不僅顯著提升了我國棉花栽培科技水平,也為整個棉花產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中國農學會組織以中國工程院院士張洪程教授為組長的11人專家組,在此前對“棉花輕簡化豐產栽培關鍵技術與區域化應用”成果進行評價時表示,該成果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不僅如此,這項技術在全國的成功應用,也讓院士們為之振奮。我國棉花權威、中國工程院院士喻樹迅認為:“它突破了輕簡植棉的關鍵技術并闡明了相關理論機制,為促進我國棉花產業轉型升級、節本增效發揮了重大作用。”作物栽培專家于振文院士認為:“它開創出適合中國國情的輕簡化植棉新路子,為我國棉花生產從傳統勞動密集型向輕簡節本型轉變提供了堅實的理論與技術支撐?!泵藁ㄉa機械化專家陳學庚院士認為:“它是我國棉花栽培技術領域的重大突破和創新。”
無疑,“快樂”植棉的背后,是這項可操作性強、適應性好的現代植棉技術體系在做支撐。這項既“接地氣”又“含金量”*高的輕簡化技術是如何“煉”成的?記者日前專程采訪了國家農業產業化體系崗位科學家、山東棉花研究中心主任董合忠研究員。
作為該技術創新團隊的帶頭人,董合忠是我國棉花輕簡化栽培技術的主要研制者。記者了解到,董合忠還是
傳統復雜繁瑣的植棉方式已不再適用當前國情,時代呼喚“輕簡化”栽培技術的誕生
為什么要研究棉花輕簡化栽培技術?這還要從時代的背景說起。
“新中國成立以來,面對人多地少和原棉消費量不斷增長的實際需求,如何讓棉花奪取高產,成了當時我國棉花科技工作者的主要攻關目標?!睋现医榻B,我國幾代棉花科學家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研究與實踐,建立了以精耕細作為核心的棉花高產栽培技術體系及其理論體系。“毋庸置疑,這兩個體系的建立,為我國奠定世界**產棉大國地位作出了重要貢獻?!?/p>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