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5 來源:互聯網
穩定
11月8日,仙桃市毛嘴鎮閔臺村的村民一早就聚集到6組陳在武承包的棉花田邊,帶著好奇和期待**次見證棉花機械化采收。
上午九時五十分,采棉機啟動進入田間。伴隨著轟隆隆的發動機聲,采棉機將雪白的棉花吸入“體內”,經過之處只剩下棉桿。村民們無不驚嘆科技的強大,議論著以后機采棉推廣了,就再也不用貓在田里弓腰彎背辛苦摘棉了,一大片棉田一會功夫就能全部摘完。?
湖北省農科院院長焦春海(左一)、經作所所長程薇(右二)田間取樣
現場觀摩完后,隨即召開了湖北省機采棉機藝融合技術示范和機收交流會。來自中國農科院棉花研究所、南京農業大學、新疆農業科學院、
仙桃市李少云副市長、仙桃市供銷社楊芳主任查看棉花長勢
除湖北省農科院、湖北省棉花協會等項目主辦單位之外,參加本次會議的還有湖北省農業廳、供銷社、仙桃市相關領導及各地棉花企業、棉花協會負責人共120多人。湖南銀華集團、湖南省棉花協會及部分棉花企業負責人共10多人專程來鄂觀摩考察。仙桃市副市長李少云到會致詞,省農科院院長焦春海講話,焦院長介紹湖北是傳統優質棉集中產區,常年種植面積保持在600萬畝以上,產量50萬噸左右,位居全國第3-4位。近5年我省棉花種植,已從2012年的700萬畝降到去年的300萬畝左右減幅57%;總產也從53萬噸降到去年的19萬噸,減幅達64%,新時
項目團隊合影
會議一致認為,此次在湖北省內開展的機采棉機藝融合集成技術示范項目不僅在棉花種植和采收技術上有了新突破,而且探索出了一條科研部門、行業協會、棉花產業聯合發展的新路子,行業協會發揮了重要的橋梁與紐帶作用,穿針引線、以棉為媒,將科研與產業精準對接,有力地促進科研成果轉化。
根據《國務院關于建立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的指導意見》(國發〔2017〕24號)文件精神及有關消息,湖北省將建立棉花保護區200萬畝,這將給湖北棉花產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在湖北省內推廣棉花機械化采收,將從產業源頭解決內地植棉成本高、競爭力不足的問題,有利于將湖北省乃至長江流域棉花種植面積穩定在合理水平。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