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5 來源:互聯網
?如果枝江市田野里的棉苗有人類的記憶力,它們**忘不了那個經常穿行在田間的女農藝師;如果那些棉田的害蟲們有人類的感情,它們大約會無比恐懼“李文英”這個名字。
枝江市淳樸的農民們感念于她的好,是因為她將一顆心獻給了這片土地。
把功德寫在田野和農民的心坎上
在枝江,
村民余長海告訴記者,很多時候,李婆婆到了田里,他們還沒有起床。田間的露水打濕了褲子,汗水粘住了頭發,38oC的高溫下,她還在田中穿行。多年的實踐經驗,她成功摸索出一套有效的兩萎病防治措施,收到了良好效果。有心細的農民算了一筆賬,每年被救活的那些病苗,可讓每畝增收80-100元。
2005年7月,李文英發現《枝江植保》上通報第三代棉鈴蟲卵高峰期可能在7月19日左右,而根據該年棉花早發的特點,她認為通報時間偏遲,在與植保站技術專家會商后,及時將*新、準確的情報以口頭方式通知到每個農戶,要求他們迅速防治,從而控制了蟲害的發生。
上世紀80年代,李文英還在良種場工作時,曾在棉田里發現一種此前未見過的害蟲。為了弄清防治該害蟲的時間規律,她收集了一堆蟲卵,在家中專心致志地養起了害蟲,前后20多天,*終摸清這種螨類害蟲的羽化和產卵高峰期,精確掌握了防治這種螨類害蟲的時間規律。
農民的事情,在李文英眼里,就是自己的事情,有時甚至比自己的事情還急。
有一次,李文英反復提醒百里洲鎮一個農民該給棉田打農藥,防治紅蜘蛛。可那個農民因為家中有事耽誤了,沒及時打藥。過了幾天,李文英再次下鄉時,在路上碰到此人,又拉著對方,讓他趕快打藥。
把成績寫在農民的增收簿上
李文英自認在事業上*寶貴的收獲,便是她花10年時間選育成功的抗病棉“鄂枝03”。
枝江市農業局的統計數據顯示,該品種在包括枝江在內的我省11個縣示范種植達20余萬畝。除了自己的那個“孩子”,她還不遺余力地推廣各種棉花、玉米、油菜等良優新品種。退休以來的21年里,她推廣的各類良種便有“華農雜1號”、“太倉502”、“金子字棉1號”、“豫雜棉35”……總計100多個,尤以抗蟲抗病棉居多。
這是一種甚至讓常人無法理解的熱情,她到底圖什么呢?包括一些農戶,都不是從一開始便愿意接受她推薦的良種。
152 0173 3840年,她在《中國棉花》上看到石家莊農科院研究員趙敬霞培育的一種抗蟲棉良種,便自費購得2袋種子。她拿到洪治村去,讓農民李家才試種該品種。那時,抗蟲棉還是個新鮮玩意兒,李家才不樂意,萬一種子不行,一年的收成豈不完蛋了?好說歹說,人家就是不同意。李文英無奈,只好拍著胸脯保證:“你試種2畝田,如果減產了,我拿工資賠給你!”當時,兩畝田的棉花一年收成大約1000多元,李家才這才答應下來。
到了收獲季節,這兩畝田的棉花,一棵結桃七八十個,比其他農田的棉花產量高出一大截。而李文英從棉苗一種下,便隔三差五地跑到田里,記錄棉花生長情況,*后形成一份總結報告,還給石家莊農科院的趙敬霞寄了過去。為此,趙敬霞多次給她發來邀請函,請她到石家莊參加科研討論會,邀請函至今還留在李文英的家中。
2000年,李文英又從武漢引進美棉抗王1號、2號,安排在原洪治村八組張祥林的田里種植,面積2畝,張祥林家有棉田4.5畝,當年總收入6800余元,畝產值1511元,在八組產值居**位。有人問張祥林,采用了什么秘方獲得增產豐收,張祥林自豪地告訴同村人,是“李媽”給她引進了好的抗蟲棉種子,村里人于是紛紛找李文英要良種。
而她要求什么回報呢?什么都不要!“看到農民們種良種增收,我心里高興,這就是*大的滿足。是的,現在很多青年人都無法理解我們老一代人的想法,但從那個‘又紅又專’的時代里成長起來,我們受的便是這種教育,已經習慣了?!?/p>
把名聲留在農民的口碑上
如果硬要說李文英獲得了什么回報,除了自己內心的快樂,就是農民的感謝和尊重。
洪治村二組的余長海,1990年代當過村主任。談到李文英,他動情地說:“每年到了棉花生長的關鍵期,幾乎天天能在田里看到她,天氣再不好,她也要來。那么熱的天,她一個人在田里數棉桃,有時她請人幫著數棉桃,半天付工錢100元。每年有新病蟲害,她總是及時提醒我們。有李婆婆在村里,我們心里就有底?!?/p>
余長海介紹,李文英在洪治村的價值,是眼睛看得到,賬本算得出來的,洪治村的產量每年都比周邊其他村子要高,而且,到了收購棉花的時節,販子們*喜到洪治村來收購棉花,一是花多,二是花品質好,棉花上面沒有蟲眼,色澤也好,洪治村的棉花價格也比其他村高,這都和李婆婆的技術指導分不開。
李文英不會用電腦,因為患有青光眼和白內障,也不常看電視,為了更新知識,她長年自費訂閱兩刊一報:《中國棉花》、《湖北植保》和《楚天都市報》。前兩種刊物,是為了獲取*新農業技術和良種信息,后一種,除了閑暇時閱讀,還有一個重要作用:獲取天氣預報信息,根據報紙上的天氣信息及時通知農民施肥、開溝、打農藥。
她還特別關心武漢的新聞,這個從漢口南京路走出來的武漢人,至今未改一口標準的武漢腔。
2008年9月,李文英意外收到高中同學袁申華的來信,令她驚喜萬分。當年在武漢**女子中學念書時,袁申華是她*親密的3個女伴之一,如今,在世的只有她們兩人了。袁申華輾轉聯系多次才找到李文英的通訊地址,兩人相約回武漢相見,當袁申華知道她現在的境況時,說了一句話:“我好佩服你,人活著就要有這種精神追求和人格魅力!”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