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5 來源:互聯網
*近,關于中美制造業成本的話題非常熱門。近年來,也有不少企業開始去海外投資辦廠,部分人認為是我國制造業成本高企“逼走”了這些企業。慈溪江南化纖有限公司是較早在美國投資辦廠的企業,近日,董事長孫祖康給新華社記者詳詳細細地算了筆帳……
談初衷:去美辦廠是戰略布局需要
我們公司2000年成立,生產再生聚酯短纖維。2013年9月,我們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投資4500萬美元開設分廠,在同行業中算是走出去比較早的。現在討論中美制造業成本非常熱門,輿論幾乎一邊倒地認為是國內制造業綜合成本攀升“逼走”了企業。以我的實際情況來看,雖然這些年生產成本確實一直在上升,我們也熱切盼望減負,但這不是企業“出走”的主要原因。
我們公司80%的業務是出口外銷,近八成外銷美國。因為國內產能有限,無法滿足客戶需求,美國客戶提出要我們在美國本土設廠。所以,我們去那里辦廠主要是不想流失美國市場,也能省下來高昂的跨國運費。這是戰略布局,我們接觸的大部分企業,去海外辦廠還是考慮到市場因素。我從2011年開始多次去美國考察,就化纖行業來說,國內生產1噸化纖需要的人力成本大概是200元人民幣左右,但在美國是200美金,足足高出1200元人民幣,而在國內生產一噸化纖的總成本也就152 0173 3840元人民幣。
算筆賬:我還要多花3倍精力管理
網上流傳的一些文章講述的兩國制造業成本差距,從我體會來說,有些不是真實情況。有些方面美國確實比國內低,但有的高很多。當然行業、投資地區有差異,成本差別就很大,我只說一下我們的情況。
土地、電力、物流等成本,美國低。就土地成本來說,我們國內廠區拿的時候20萬元一畝地,當時在美國南卡羅來納拿地價格是1萬美金一畝,國內高三倍左右。電力成本,在美國工業用電1度折算下來不到0.4元人民幣,國內浙江省大工業電價是0.75元人民幣。但我國居民電價遠低于美國,工業電價高是因為承擔了對居民用電的交叉補貼。美國天然氣每立方米折算下來1.2元人民幣,我國資源稟賦差,進口成本高,天然氣價格高一些,直供的1.8元人民幣左右,轉供的大概3元人民幣。美國油價低,也不收過路費和過橋費,國內物流成本大概高一倍左右。
配件成本,美國高。美國的配件成本是中國的7倍左右,買一個電機,國內要幾千元的在美國買折算下來要上萬元人民幣。我們美國的工廠里,所有的生產線都是國內運去,哪怕10元的器件也是帶過去的。我們2002年就開始和美國化纖類產品*大經銷商合作。我到他們廠里一看傻眼了,設備落后,管理落后,我們淘汰的技術設備,他們還在用。當時,他們想讓我們幫著改造,我說設備都要全部報廢。
基建成本,美國高。美國土地成本低,但是在土地上建廠房就貴了。在美國紡絲樓建好花了1000萬美金左右,我在中國建同樣規模的只要1000萬人民幣。拿了地之后進行土地平整,美國收費很高,光土地平整就要400萬美金。
融資和稅收方面,兩國差不多。美國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融資難題。我們從美國的客戶處調查了解到,金融危機后,美國的銀行收緊了對中小企業的貸款,作為新設立的外來投資企業,我們對在美國融資不抱希望。在美國,如果企業不盈利,銀行一分錢也不會借給你。稅收方面,我們請專業團隊測算過,兩國的綜合稅負相差不大。我們將這一塊工作完全交由當地的專業會計師事務所來處理,完全按美國的法律繳納各類稅收。我們在美國的工廠2015年底投入生產,運營一年多,測算下來,比在國內投資運營一個同樣規模的工廠,綜合成本要高1倍,而且花費的精力是3倍。美國的員工難管,不愿意加班,我們整個中國團隊過去24小時管理。
提建議:在美投資不易,切勿盲目跟風
在低廉的能源和土地價格吸引及移民沖動下,一些企業正在考慮赴美投資。我建議切勿盲目跟風。企業除了成本之外,還要考慮人力資源、環保、法律等因素。我個人認為,我國傳統制造業產業鏈非常完整,在全球有很大優勢,決不能妄自菲薄。關鍵是進一步在精準、精細上下功夫,把這項優勢發揮好。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