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了解,與近期ICE、外棉現貨報價“上躥下跳”不同,印度軋花廠出廠價、FOB及CNF、CIF報價整體企穩。雖然美棉、中亞棉等簽約出口連續“高歌猛進”(截止2月23日,2016/17年度美棉累計簽約出口261萬噸,完成USDA全年預測出口量的93%),將印度棉在國際市場上的份額大大壓縮,而中國自2017年3月6日再次啟動大規模儲備棉輪出,對中低品質印度皮輥棉的出口造成中線打壓,但是目前印度棉FOB、CNF報價仍然“居高難下”。據印度棉花公司統計,截至2月22日,印度2016/17年度新棉上市量累計達到343.4萬噸,約60%的新棉已進入現貨市場。
???? 3月5、6日某印度軋花廠3月船期CIF報價如下:S-6 M 1-1/8〞、S-6 M 1-5/32〞、MCU5 31mm及BCI Cotton 1-1/8〞分別為84.82美分/磅、85.21美分/磅、88.58美分/磅及85.98美分/磅(棉企、軋花廠報價一般低于國際棉商0.80-1.0美分/磅),印度棉企價格“咬”得比較緊,議價空間普遍只有0.05-0.10美分/磅,因此短線中國、越南、孟加拉國等買家對印度棉采取“觀望等待”。據印度棉花公司數據,截至1月底,印度累計出口棉花60.86萬噸,同比減少20%。部分國際棉商和買家認為,由于1-2月份印度棉S-6出廠價從71-72.5美分/磅大漲至84美分/磅以上,軋花廠、出口商認為11/12月份簽約價格過低而紛紛選擇違約、毀約或延期裝運,中國及部分東南亞國家紡織廠只能及時調整采購方向、尋找新的棉花,因此2016/17年度印度棉的實際出口量的同比下滑幅度或超過30%。
??? 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印度棉價“沒有*高只有更高”呢?原因分析如下:其一、籽棉交售進度嚴重滯緩,產能同產量的矛盾突出。截止2月底,印度棉農仍持有大約40%的新棉未售,而且籽棉看漲情緒仍然強烈;限量向市場推出資源從而保持收購價“只升不降”是農民的操作策略,銷售期預計將拉長2個月以上;軋花廠為了維持生產“搶收”及CCI隨行就市采購導致籽棉成了“香餑餑”;雖然出廠價、出口價高企,但棉花加工企業利潤只能算“差強人意”;其二、2016/17年度美棉、中亞棉簽約即將“超賣”,印度棉將成國際棉花流通市場的“中流砥柱”。據USDA消息,雖然截至2月23日,2016/17年度美棉已簽約出口261萬噸,剩余棉花資源以后期花為主,表現為長度不足、斷裂比強度下滑、顏色級以M、SLM為主,但包括中國、越南、巴基斯坦、印尼、孟加拉國等國紗廠和貿易商簽約采購熱情仍高漲難消,需求被徹底激發出來,中國買家開始大量訂購2017/18年度美棉;而截止2月底,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等產地中亞棉也幾乎售罄(哈薩克斯坦棉花供應量不足萬噸),因此無論從船期、運距、交貨及時性及“性價比”來看,印度棉都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其三、2016/17年度印度、東南亞各國棉花消費呈現快速增長的勢頭,局部區域棉花供應壓力上升。據印度棉花協會的預測,本年度印度棉花消費量為501.5萬噸,高于去年年底預測的數據8.5萬噸,更高于2015/16年度消費量;而巴基斯坦2月份以來籽棉、皮棉上市量明顯減少、萎縮,況且考慮到巴棉的品質、品級不符合紡40S及以上高支紗配棉,因此巴基斯坦釋放出強大的需求量的信號越來越明顯,而印度棉是其目前**也是**大批量的貨源。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