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5 來源:互聯網
據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披露的數據顯示,9月下旬國內玉米每噸價格為152 0173 3840元,較9月上旬的1825元下跌8%。
現貨價格斷崖式下跌
目前正逢秋收,新季玉米陸續上市,失去托市價格支撐的全國玉米均價全面下跌。業內人士表示,今年是我國玉米臨儲政策調整后的**年,市場情況較為復雜。截至目前,新產玉米已集中上市,供應壓力集中釋放,加上各需求終端擔憂價格進一步走低,不愿增加庫存,市場看跌新玉米價格情緒較為明顯。
據證券時報記者了解,主產區新季玉米上市后價格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華北玉米新糧上市后重演“斷崖式”下跌,但在十一期間有所反彈。中秋節前,華北深加工企業門前掛牌收購價普遍在1900左右;而節后價格迅速跌破1700元/噸,直逼1600元/噸,甚至局部地區已經跌至1500~1550元/噸區間。
十一國慶節期間,華北陰雨天氣較多,加之9月中下旬華北玉米價格迅速下跌,農戶及貿易商惜售,華北企業門前收購上量急劇減少,主流報價反彈至1700元/噸左右,較節前上漲200元/噸。隨著天氣轉晴,玉米上量將再度增加,加上東北玉米拖累,預計華北玉米價格將再次回落。
另一主產區東北新玉米從南至北陸續收獲上市,開秤呈現“高臺跳水”,目前價格相對混亂。9月底,吉林、黑龍江、內蒙部分深加工企業開秤收新玉米,開秤價同比下跌500~600元/噸不等。
巨量庫存成難題
玉米價格的一路走低與政策調整有很大關系。自2008年國家在東北、內蒙古地區實施玉米臨儲收購政策后,玉米庫存逐年上升。然而,從今年起國內取消收儲,玉米市場瞬間失去價格支撐,連續增產帶來了過剩難題。
中糧期貨分析師孟金輝表示,“國家不收儲就是玉米市場的*大利空,且市場年度內玉米供過于求,國家還要處理巨量庫存。據統計,截至10月12日,臨儲玉米結余量2.35億噸,這將在未來數年內對國內玉米市場價格形成巨大的壓制作用。”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分析預測部處長李喜貴在上月召開的“第九屆中國玉米產業大會”上預計,今年玉米產量為2.19億噸,大豆種植收益在明年會超過玉米。2017年玉米產量預計大致減少2000萬噸,各類谷物進口減少1100萬噸,飼料需求增加300萬噸,加工需求增加400萬噸。“總體來看,玉米供過于求還是比較嚴重,玉米結余量3500萬~4000萬噸,預計供應過剩至少有3700萬噸。國內外都是增產態勢,玉米價格下行仍然將是主要大趨勢。”他說。
不過,短期玉米下跌勢頭有所緩和。南華期貨分析師于婉嬌表示,國內外玉米均面臨季節性收獲壓力之下,現貨價格繼續維持弱勢依舊是大概率事件,市場對玉米價格后期的預期也較為悲觀。但是在國慶節期間,國內玉米市場出現了區域性、階段性反彈行情。與此同時,新玉米價格已跌至10年前的水平,但是預計玉米價格再度下行的空間較為有限。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