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wǎng) 時間:2021-12-15 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
? |
? |
? |
? |
? |
? |
編者按又是一年拾花季,這個季節(jié),依然有疆內外大批拾花工擁向產(chǎn)棉區(qū),依然有不少棉農因缺少勞動力拾花而犯愁,依然有
在產(chǎn)棉大縣沙雅縣,當秋意染黃塔里木河兩岸廣闊的胡楊林時,農區(qū)里也呈現(xiàn)出“萬頃星搖似雪融”的棉花盛開景象。一望無際的棉田是農民眼里*激動人心的風景,但沙雅縣的棉農可沒閑心欣賞這壯觀景色,他們*急切的愿望是把一朵朵棉花收進家里,再送到軋花廠里。和棉農一起投入緊張采收工作的,還有陪伴在他們身邊的住村工作組。
“張組長,村里今年推行的"互助拾花"太好了,以前我們一家人自己拾的話要拾十幾天,現(xiàn)在半天時間就拾完了。明天,我們家去幫助其他村民拾棉花去。”9月19日,沙雅縣海樓鎮(zhèn)奧依瑪特闊坦村村民艾海提·依明見到阿克蘇地區(qū)農機局住該村工作組副組長張金城時,便上前聊了起來。
奧依瑪特闊坦村并非家家戶戶種棉花,總共4000余畝棉花中,152 0173 3840余畝由7戶種植大戶種植,其他村民種植較少,有的種植了其它作物。工作組認為,種植大戶要從外面雇拾花工,一般種植戶急于把棉花早早拾完,零星種植戶或非種植戶沒有農活時閑在家里,如果采取“互助拾花”,村里的富余勞動力得到就近轉移,全村的拾花進度也會加快。
當然,“互助拾花”是有報酬的。工作組和村“兩委”商量,將拾花務工費統(tǒng)一定為:拾1公斤長絨棉勞務費為2.8元;拾1公斤陸地棉勞務費為1.87元。
為調動村民的拾花積*性,工作組干部還自掏腰包購買獎品,在“互助拾花”期間舉行勞動競賽。這下,種棉花較少或沒有種棉花的村民,**如果拾100公斤棉花,不出村就能賺200元左右。到別人家?guī)兔Φ拇迕裣M嗍懊藁ǎ玫絼e人幫忙的村民也希望拾花效率提高,全村的拾花進度比往年明顯加快。
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的“互助拾花”,不完全是干活和付錢的關系。比如植棉大戶王永,看到前來幫忙的村民有13名貧困戶,于是就格外關照他們。
貧困戶海日古麗·米吉提家里種有7畝棉花、3畝土豆,還要照顧孩子,王永給她提供便利,讓她在拾花賺錢中兼顧家里的事。這樣一來,海日古麗·米吉提等人拾花也非常賣力,而且很細心,棉花在銷售過程中*忌諱雜質,海日古麗·米吉提等村民按照專業(yè)技術人員教的方法來撿拾,盡量避免雜質混入。
“8月份,我們組織村民開展農機安全駕駛、農機具維修等培訓,確保了棉花采收季節(jié)農機具正常、安全使用。同時,邀請軋花廠技術人員到村里開展棉花采摘期管理、采摘知識講座,提高棉花品質,確保棉花順利采摘、高價銷售,并與軋花廠達成協(xié)議,優(yōu)先收購本村棉花。”張金城說。瑪納斯縣蘭州灣鎮(zhèn)大灣子村“精準扶貧”有了工作組種收全不愁
在瑪納斯縣蘭州灣鎮(zhèn)大灣子
村,13000畝的棉花地,棉花像朵朵白云綻放著,甚是喜人,大灣子村村民姜細銀卻發(fā)起了愁。
今年69歲的姜細銀,家有五口人,除了父母和患有精神疾病的妻子外,還有個兒子常年在外打工,家庭生活條件相對貧困,眼看著家中42畝棉花進入采摘期,卻請不起拾棉工,這讓姜細銀很著急。
作為工作組精準扶貧的對象,姜細銀家里的情況,瑪納斯縣委辦公室住大灣子村工作組組長侯宏梅時刻都關注著。
“姜大爺,我們和村"兩委"班子商量了一下,幫你解決今年的棉花采摘問題,您放心吧。”侯宏梅說。
說干就干。9月17日8時,工作組成員就前往村民姜細銀家的棉花地幫忙采摘棉花。一到地里,侯宏梅就將組員分成了六個小組,每人一塊棉花地、一個尿素袋子。
“姜大爺年齡大了,讓他拾棉花肯定不行,雇人拾棉花又要付人工費。我們先干著,能干的時候就多干點,雖然我已經(jīng)20多年沒有拾過棉花了,但是拾棉花的技巧還是有的。”侯宏梅笑著說。
“他們去我家地里拾棉花比我去得都早,讓我非常感動。工作組來了以后,特別關心我們,有的時候有些事情我們沒想到的,他們就已經(jīng)解決了,這都是實實在在為老百姓(603883,股吧)辦事的。”姜細銀說。
光靠人工采棉是不行的,17日晚,忙碌了**的侯宏梅和其他工作組成員又來到姜細銀家,和他商量怎么打好“棉花采摘戰(zhàn)”。
侯宏梅說:“我再聯(lián)系一下,看看能不能組織一些志愿者來幫忙拾棉花,然后再看看你家的棉花地主要和誰家的地挨著,剩下的就用機械采棉,這個費用我們和村"兩委"幫忙解決,您就放心吧。”
據(jù)了解,去年,姜細銀家的42畝棉花地由于棉花價格較低,再加上扣除人工采棉等成本,基本沒有什么收入。今年春天,工作組在走訪中了解到,像姜細銀家這種情況的在村里還有6家,為了解決地少種植成本高的問題,工作組和“兩委”班子經(jīng)過研究后,決定對他們進行一幫一互助脫貧,根據(jù)不同的家庭情況實施脫貧計劃。其中,姜細銀家棉花地就實行管理科學,此前,住村工作組還幫忙協(xié)調了7500余元化肥、農藥及42畝棉花的種植保險。伽師縣和夏阿瓦提鄉(xiāng)帕克塔買里斯村“全民動員”就近拾棉花后勤有人管
“大家算算啊,現(xiàn)在咱們的苞谷沒有成熟,各種蔬菜也是剛剛種下去,這個時候正是拾棉花的好時節(jié),又有村干部和工作組給你們做好后勤工作,大家安心外出拾花,兩個月下來就可以為家里創(chuàng)收不少。”9月18日傍晚,在伽師縣和夏阿瓦提鄉(xiāng)帕克塔買里斯村雙語培訓班上,自治區(qū)地稅局住村工作組的干部正在對近期將要進入“拾花”模式的村民們進行動員。
自治區(qū)地稅局住帕克塔買里斯村工作組組長王軍告訴記者,進入8月以來,由于天氣反常,南疆地區(qū)普遍低溫陰雨,這對棉花的長勢帶來了一定的影響,隨之而來的就是拾棉時間的推后,但是,為了讓村民能夠盡快進入狀態(tài),工作組和村黨支部通過雙語培訓和村民大會的機會,加大宣傳力度,提前動員,努力幫助村民通過拾花實現(xiàn)創(chuàng)收。
帕克塔買里斯村共有321戶村民,5個村民小組,前不久,工作組通過走訪,初步掌握了今年村里能夠外出拾花的有400多人。往年,帕合塔買里斯村每年外出拾棉花人員都在200人左右,目的地主要是阿克蘇地區(qū)、伽師總場、伽師縣英買里鄉(xiāng)等地。截至目前,該村已經(jīng)外出的零散拾花村民有70多人,而工作組在和村委會協(xié)商之后決定,今年將動員村民以小組為單位,有規(guī)模、有組織地集體外出拾花,并且拾花地以周邊縣、鄉(xiāng)為主。
村民圖爾洪·庫爾班往年總是會在拾花期到來前早早前往阿克蘇地區(qū)聯(lián)系拾花事宜,圖爾洪告訴記者:“每次去外地拾花,我總是會拖家?guī)Э诘模粊硎窍氤浞终疹櫟郊依锶耍硪彩窍胩岣呤杖耄且矔X得食宿、交通方面有些不方便,今年有了村干部和工作組的幫助,他們?yōu)榇迕裉嵩缏?lián)系好了就近的拾花地,既不耽誤創(chuàng)收,又不用再帶著一家人辛苦地跑遠路了。”
王軍說,往年村民外出拾花的目的地較遠,交通、生活等也有些不方便。工作組經(jīng)了解發(fā)現(xiàn),伽師縣周邊縣、鄉(xiāng)一些種植大戶有面積比較大的棉田,他們需要大量的拾花工前去采摘,所以,古爾邦節(jié)和中秋節(jié)前夕,工作組就和村黨支部一起動員農民經(jīng)紀人,共同聯(lián)系幫助村民在本地棉田就近開展拾花創(chuàng)收。
這不,村民吐爾洪·司馬義正在做前往該縣英買里鄉(xiāng)拾花的準備,他告訴記者:“工作組通知我今年到英買里鄉(xiāng)拾花,那里離村子就幾公里的路程,早晨騎著電動車前去,下午就可以回到家里休息,真的是太方便了。”
在做好拾花準備的同時,工作組還為外出拾花村民的交通安全等開展了動員工作,要求各小隊派專人負責帶隊,帶領村民安全往返。尉犁縣塔里木鄉(xiāng)博斯坦村“跑前跑后”甜了拾花工樂了種植戶
尉犁縣是名副其實的產(chǎn)棉大縣,這里的棉花產(chǎn)量占巴州棉花產(chǎn)量的三分之一。每年中秋節(jié)前后,尉犁縣許多村莊連片的棉田吐露潔白的棉絮,全村人開始打響“棉花采摘戰(zhàn)”,離縣城不遠的塔里木鄉(xiāng)博斯坦村,便是這些村莊中的一個。
博斯坦村不大,只有160多戶600余人,全村4000余畝耕地基本上種的是棉花。這兩年,經(jīng)當?shù)卣龑В霸L惠聚”工作組幫助,有近1000畝地開始嘗試種植甜菜和黑枸杞,但到了棉花采收季節(jié),村民們還是感到采棉任務重,每年這個時候勞動力短缺,種植較晚的棉花要摘到入冬前了。
今年的棉花如期盛開后,博斯坦村村民卻沒有多少壓力。9月19日,正帶領一群拾花工干活的村民買買提·吾買爾對記者說:“前段時間香梨成熟時,種香梨的村民又是發(fā)愁找采摘工人,又是發(fā)愁找收購老板,工作組一直在跑前跑后幫助聯(lián)系。有一個收香梨的老板付了定金不見人來,工作組花了幾天時間硬是把這個老板找到了。工作組這樣子為村民服務,我們特別舒心。”
買買提·吾買爾和弟弟一共種了近200畝棉花,他們雇的17名拾花工來自于田縣。工作組天天來看望這些拾花工,有時給他們講防火防病常識,有時向他們宣講“去*端化”。住村工作組和村“兩委”的主動貼近,讓拾花工亞森·烏吉等人很快適應了這里,把博斯坦村當成了自己的家鄉(xiāng)。
博斯坦村的住村干部由尉犁縣財政局和塔里木鄉(xiāng)共同下派,工作組組長曾衛(wèi)東說,這幾天,博斯坦村的棉花開始采摘后,村里來了150余名拾花工,有的來自和田地區(qū),有的來自喀什地區(qū),對于外來務工人員,住村干部和村干部、村警加強了服務和管理。拾花工的吃住由雇主負擔,有些種植戶在離村三四公里遠的棉花地頭建有房屋,拾花工就住在這里,晚上,他們就分組看望拾花工,傾聽他們的心聲。拾花工沒有了任何心理包袱,雇用他們的棉農也很高興。
貧困戶加帕·依明家中都是老弱病殘者,看著地里的棉花干著急,可又雇不起拾花工,只好向工作組求助。曾衛(wèi)東認為,加帕·依明家的情況的確特殊,如果想辦法幫他家渡過這個難關,他家離脫貧就近了一步。經(jīng)過商量,工作組8名成員把他家的拾花任務包了下來。
“工作組幫我們解決了很多問題,大家都很高興。”博斯坦村的種棉大戶依馬木·尤努斯說。短評把好事辦到群眾心坎上
又是一年采棉時。圍繞片片豐收在望的棉田,天山南北產(chǎn)棉區(qū)的各級住村工作組千方百計助力棉農秋收。
天地之間有桿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工作組干得怎么樣,分量有多重,不是靠自己說出來的,而是在廣大村民心里稱出來的。
自治區(qū)“訪惠聚”活動已進行到第三年,回首過往,我們清晰地看到,一批批住村干部有的“把腳印留在村里,把口碑立在民心”,有的甘當為村民排憂解難的“靠山”,有的一心帶領群眾“拔窮根、開富路”。正是廣大住村干部把群眾呼聲、群眾需求、群眾滿意度作為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標準,一件件聚民心的好事實事才辦到了群眾的心坎上。工作組成員在各族群眾中贏得了良好口碑,受到了群眾的普遍贊譽,這從群眾對他們的真誠感恩、真心挽留可見一斑。
為民服務是好干部的底色,也是共產(chǎn)黨人*響亮的政治宣言。廣大住村干部更應心中有民,在關鍵時刻推動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突出問題和迫切訴求,以自身的辛苦指數(shù)換取群眾的幸福指數(shù),引導幫助廣大農民向現(xiàn)代農民轉型。解決好這些問題,便會有效促進新疆的農業(yè)基礎穩(wěn)固、農村和諧穩(wěn)定、農民安居樂業(yè)。
本版文/本報記者石速于兮張晨暄帕蒂曼瑪納斯縣委辦公室住該縣蘭州灣鎮(zhèn)大灣子村工作組成員幫困難棉農拾花。
圖由工作組提供
自治區(qū)地稅局住伽師縣和夏阿瓦提鄉(xiāng)帕克塔買里斯村工作組成員與農民經(jīng)紀人商討組織村民外出拾棉花事宜。朱彥儒攝
阿克蘇地區(qū)農機局住沙雅縣海樓鎮(zhèn)奧依瑪特闊坦村工作組成員和村民討論拾花過程中如何嚴防雜質混入。王玉堂攝尉犁縣財政局、塔里木鄉(xiāng)住該縣塔里木鄉(xiāng)博斯坦村工作組成員和棉農談心。
1、檢測行業(yè)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wǎng)注名來源于“互聯(lián)網(wǎng)”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聯(lián)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wǎng)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wǎng)注名來源于“百檢網(wǎng)”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wǎng)作品,請聯(lián)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wǎng)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wǎng)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lián)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