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5 來源:互聯網
**,再次拉高中國國內棉價,加劇中國紡織業“腸梗阻”問題,同時降低中國紗線、坯布及服裝等出口競爭力。隨7月28日鄭期、國儲棉成交均價大幅下挫,二次上市的國儲棉的市場報價也大跌800-1000元/噸(2012、2013年國儲棉地產棉報價152 0173 3840元/噸左右),紡織廠紡紗、織布利潤不僅逐漸“轉正”而且出口競爭力增強。而印度、越南、巴基斯坦等產地棉紗的上漲之路卻“開弓未回頭”,即使在7月下旬ICE、印度國內棉價振蕩回調的情況下外紗仍“一騎絕塵”,與國產棉紗的“倒掛”幅度繼續拉大,港口保稅棉紗、期貨紗的詢價、簽約都不景氣,流向印巴等東南亞國家的低支紗、低配紗訂單繼續回流國內。一旦棉花、棉紗報復性反彈,紡企將陷入內外夾攻、腹背受敵的境地。
其次,8-10月份中國紡企對高等級棉花的需求難降溫,ICE、外棉報漲逼迫買家就范。從對國內紡企調研來看,受顏色級、強力、長度及異纖含量、一致性等指標限制,國儲新疆棉紡40S及以下普梳紗、JC32S及以下精梳紗問題不大,但要紡40S及以上普梳、精梳紗必須配高等級進口棉和長絨棉。雖然以目前儲備棉日均輪出量在3萬噸左右且輪出日期預計延長一個月來看,國內棉花供需壓力大幅減輕,但高等級棉短缺也是事實,因此ICE又來湊熱鬧了。
第三,ICE上漲縮小了與印度棉的倒掛幅度,但競爭力依舊突出。據了解,8月4-5日,8/9月船期C/A SM、EMOT SM的CNF報價分別為86.70美分/磅、85.70美分/磅,而印度國內軋花廠S-6、J34的出廠價卻達到89.50美分/磅、87.50美分/磅,相較美棉、澳棉,印度棉幾乎沒有任何競爭力,中國紡企8-10月進口只有美棉可選擇(澳棉已銷售85%以上)。截止6月底,中國大型紡企、進口企業手中仍有50-55萬噸1%關稅內棉花進口配額未用,高等級又是企業進口的**選擇,而2016/17年度印度棉*早船期也要12月份甚至1月份,因此印度棉并不在中國買家采購范圍之內。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