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5 來源:互聯網
2016年中國
在今年6-7月 份,國內天氣確實很“給力”,往年慣發的南澇北旱似乎在今年有所轉變,我國北方地區一改往日頭頂烈日的畫風,出現了一片片“內海”,無論城中還是田地都是 一片汪洋。長江流域、黃河流域同時遭遇罕見暴雨甚是少見,這對當地農作物肯定會產生不利影響,至于影響有多大,因時間、地區、地勢、栽種作物、水利設施不 同,也會產生很大的差異。
前 期從中國棉花網的相關報道中可以看到,確實有一部分主產棉區受災較重,棉株甚至被水淹沒,當然也有一些幸免于難的。如果僅僅對當地來說,棉花產量確實會受 到很大影響,甚至面臨絕收,但放眼全國來看,又或與往年相比較的話,損失的產量就不足為懼了。比如*近河南多地遭遇強降雨,棉花產量自然會受到影響,即使 全部絕收(今年河南全省棉花產量預計在6.2萬噸),也不會對全國棉花生產局勢產生多大影響。
隨著新疆逐漸成為國內棉花生產的主陣地,其產量可謂舉足輕重,自然影響產量的天氣就顯得很重要了。其實從目前情況來看,新疆今年棉花生產氣象條件是好于往年的,即便在5-6月份也曾遭遇惡劣天氣侵襲。沒有對比就沒有優劣,新疆由于特殊的地理氣候環境,可以說農作物每年都會遭遇大風、降雨、降溫、冰雹、高溫等災害天氣襲擊。當地棉農對這些天氣也早有心理準備。
天氣能否再次成為炒作熱點呢?筆者認為關鍵要看炒作的度,一旦偽命題被過度炒作,結果真有可能混淆視聽、以假亂真,影響市場行情走向,這點在期貨上反映尤為明顯,特別是有關新疆惡劣天氣的消息很可能導致盤面上下振蕩。
2016年的雨水的確有些猛烈,從黃河流域到長江流域,再到干旱的西北地區,都受到了它的“眷顧”,對棉花生產也多多少少產生了影響。在此只希望人們不要過分夸大天氣的作用,也不要小瞧棉農抗災力量以及作物的頑強生命力,理性看待后市。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