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5 來源:互聯網
7月13日,USDA7月月報如期出爐,在中國涉棉企業、投機商預料之中的是“2015/16年度中國
一些機構和涉棉企業分析,鄭期、ICE先后遭到游資的輪番爆炒,USDA報告只是“導火索”,美元疲軟給了商品期貨喘息、反彈的機會。但筆者倒覺得資金趁USDA報告出臺時機炒糊ICE屬于徹頭徹尾的“陰謀”,是一場針對中國、印度、巴基斯坦等發展中國家紡織企業利潤的“巧取豪奪”,猶如“南海仲裁裁決”——菲律賓只是被美國推到臺前的“跳梁小丑”,美國在后方指手畫腳、挑事生非。那么USDA報告“陰謀”的目的究竟有哪些呢?讓筆者細細道來。
一、有利于2016/17年度美棉高價簽約出口。在印度棉花種植面積預期大減、產量下滑及印巴兩國棉花供應缺口較大的前提下,全球棉花供應的兩個莊家:一個是美棉,一個是中國國儲棉,考慮到中國國儲棉只能在“體內循環”且中國棉價已漲至“高不勝寒”,因此2016/17年度美棉是全球棉花流通中的“主角”。為了制造棉花供應危機,為了讓包括中國在內的棉花買家心甘情愿的高價簽約,通過USDA信息窗口、ICE“風向標”來逼迫采購方就范。
二、蠶食主要棉花出口競爭對手印度的國際市場份額。自3月份以來,印度國內S-6、J34以及MCU5軋花廠出廠價上漲55%-60%,5月1日以來,印度S-6上漲18.5美分/磅、漲幅27%,與中國市場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但同期美棉、澳棉的報價上漲卻非常平緩(5月份以來美棉C/A SM、EMOT SM僅上漲3-4美分/磅),印度棉與美棉的差價迅速縮小乃至“倒掛”,美棉在品質、異纖、一致性、裝運等方面的優勢盡顯,印度棉在巴基斯坦、越南、孟加拉國、印尼、中國等的市場份額全面萎縮,美棉出口持續“高歌猛進”,高棉價迫使印度國內紗廠大量采購美棉、澳棉。ICE大漲,突出來美棉的領導地位,試圖拉開與印度棉的差距,實現優質優價。
三、與鄭期、國儲棉競賣炒作資金“共振”,打壓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競爭力。由于2016年度中國只發放了89.4萬噸1%關稅內棉花進口配額且截止6月底已使用55-60萬噸,僅剩30多萬噸配額集中在大中型紡織廠、進口商手中,雖然近日市場對有關部門增發50-80萬噸加工貿易或滑準關稅棉花進口配額的呼聲很高,但至今沒得到任何官方的回復或消息。理論上ICE、外棉現貨的大漲大跌對中國市場的影響并不大或可忽略,但ICE選擇在鄭期已經連創本年度高點的“瘋牛”行情中發力(一些外商或國際貿易公司的炒作資金或借道入市),呼應、助推國內市場的意圖明顯,鄭期、國儲棉成交價格像“脫僵的野馬”必將**現貨“不顧一切”上漲,從而加劇整個產業鏈“腸梗阻”問題,紗線、坯布、服裝、外貿訂單遭受成本、匯率、經濟的打擊必將接踵而來,從而這場陰謀的*終目的也將實現。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