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月29日ICE主力合約(7月)創下近五年來新低54.33后,迎來一輪較大范圍的振蕩反彈行情,7月合約先后上破58美分/磅、60美分/磅、64美分/磅等整數關口,4月20日創三個月來新高64.74美分,上漲10.41美分/磅,漲幅19.16%。雖然低于鄭期CF152 0173 3840合約3月1日-4月21日暴漲3560元/噸,漲幅36%的“壯舉”,但相對其它大宗農產品而言漲幅仍很驚人。從ICE和鄭期盤面的低點、高點及成交量來看,國內外棉花市場的聯動、互動乃互為支撐的特征非常明顯。
近日資金(增發貨幣致流動性泛濫,需要一個合適合理的突破口)爆炒大宗商品期貨,特別是2015、2016年行情跌至腳面以下的原油、鐵礦石、螺紋鋼、焦炭、瀝青等“黑色”系列商品期貨“一夜升天”,基本面、政策面充其量只是個“導火索”或“借口”,對整個期貨盤面的漲幅和單日拉漲力度根本不可控、不可預知。
近兩日ICE現觸頂盤整狀態,是“兵不血刃”的繼續單方面推高至66美分/磅、68美分/磅還是獲利出逃等待下一個機會,多頭似乎比較猶豫,那么ICE上漲是否到了“偃旗息鼓”的時候了呢?筆者認為斷言尚早,原因如下:
一、中國國儲棉輪出對ICE遠月合約而言并非利空。**,中國政府試圖大幅去棉花庫存,既滿足紡企需要,又減少全球期末庫存;其次,根據國儲棉輪出底價計算公式,國內棉價仍將明顯高于國際市場,美棉、澳棉的競爭力并未下滑;第三,“關于國家儲備棉輪換有關安排的公告”中明確國儲棉輪入數量為當年度輪出數量的30%,中長期利好。
二、資金進入大宗商品期貨市場未到“鳴金收兵”時。樓市限購升級,股市全面疲軟,實體經濟回暖仍需“假以時日”,增發、泛濫的貨幣需要找到投資的突破口,已經超跌的大宗商品毫無疑問成為**?!翱疹^不死,多頭不已”,從收益和尚未出現其它投資機會的情況來看,商品報漲仍有一定空間。
三、美棉已沒有銷售壓力,基本面或配合資金面二次炒作。據USDA統計,截止4月14日,2015/16年度美棉簽約出口累計達到172.41萬噸,占USDA測算本年度美棉出口總量的86.77%,而且中國簽約進口較2、3月份明顯提速。一方面中國國內高等級高品質棉花供應連續逐漸緊張;另一方面鄭期暴力拉漲,國產棉現貨價格也跟漲600-800元/噸,內外棉花差價縮小。距新棉上市尚有三個月以上的時間,2015/16年度美棉簽約出口已無任何壓力,全球、中國棉花種植面積較大幅度下滑以及天氣因素炒作,基本面看空須謹慎。
四、美國近期經濟數據不及預期,7月加息或難產,美元匯率下跌引發原油等補漲。美國商務部當天公布的報告顯示,3月份美國新房開工量為108.9萬套,環比下降8.8%,且低于市場預期。美聯儲日前發布的報告顯示,包括工廠、礦業和公共事業企業產出在內的美國工業生產3月份環比下降0.6%,遠低于市場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