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wǎng) 時間:2021-12-15 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
| ||||
? | ||||
????□ 本報記者 王紅軍 本報通訊員 劉文 ? ? ?2009年3月,在濟南經二路的改造中,寫有“復成信” (復成信)字樣的 ????3月11日,記者在濟南見到了“阜成信”創(chuàng)始人王協(xié)三的4位后人:80歲的曾長孫王之陸先生、72歲的曾孫女王鳳蘭女士,以及另兩位曾孫67歲的王志鸞和60歲的王志圣。這幾位曾在“王家大院”生活過的后人,向記者講述了這家濟南百年商號的發(fā)家史和衰落史。 ????“小紅車”推出大商號 ????這幾位老人是王協(xié)三二兒子王玉珊的孫子。王玉珊是“阜成信”改名“復成信”之后的二掌柜。 ????對于自己的曾祖父,王志鸞說,王協(xié)三的原名叫王允之(音),祖籍東昌府(今聊城市)堂邑縣崔郝流莊,家境并不富裕,在兄弟三人中排行老三,在家族里是兄弟六個中的老六,這也是后來人們稱他為“王六爺”的由來。 ????當年,王協(xié)三已經結婚生子,叔伯兄弟三人推著“小紅車”,就是棗木制作的小獨輪車,到濟南來賣棉花。當兄弟三人走到茌平時,有一個上坡很難過,另外兩個兄弟就放棄了,在當?shù)匕衙藁ㄙv賣了回家。但是,王協(xié)三沒有放棄,他咬著牙推車過了這道坡…… ????來到濟南中大槐樹后,王協(xié)三發(fā)現(xiàn)在濟南賣棉花掙錢不少。于是,他就做起了在堂邑和中大槐樹之間販送棉花的生意。這樣的日子持續(xù)了近兩年,王協(xié)三就在經二緯八路擁有了四合院的宅子,也有了販運棉花的馬車和自己的車隊。 ????當時,中大槐樹距離西市場很近,其他人有了空閑就去逛市場,但是有心的王協(xié)三從來沒有去過,在晚上就跟著馬車店賬房先生學習打算盤。僅上過幾個月私塾的王協(xié)三,漸漸能自己看信、讀報以及算賬了。這樣,條件成熟的王協(xié)三開始考慮創(chuàng)辦正式的商號。 ????據(jù)“濟南史鑒”記載,1909年(清宣統(tǒng)元年)堂邑縣棉花商販王協(xié)三在濟南商埠開設了阜成信棉花行。從此,王協(xié)三相繼在經二路373號和363號置辦房產開設商號,也就是之后的“阜成信西記”和“阜成信東記”。 ????在幾位老人的記憶中,當時家中有8扇的紅木屏風,記述了王協(xié)三這段創(chuàng)業(yè)史。不過,這8扇屏風在“文革”期間被燒毀了。 ????“誠信”為本的生意經 ????說起“阜成信”名稱的由來,王志鸞表示,“‘阜’字是我曾祖父請清末的一個老秀才專門給起的,意思是家業(yè)興旺、商業(yè)繁榮,是個吉祥的字。‘成信’,意思是必須講誠信才能成事、才能興旺。”王協(xié)三以“誠信”為本的生意經,確實讓“阜成信”的生意異常興隆。 ????“當時,有外地送棉花到‘阜成信’的,只要是質量好的,我們肯定會給濟南*高價,大家也樂意送棉花到‘阜成信’,來自魯西南80%的棉花都送到了這里。鼎盛時期,‘阜成信’的生意做到了青島、西安、天津及上海,每年有近40萬擔棉花通過‘阜成信’運出,占到了全省運出量的1/4。為此,濟南火車站18股路線,還為‘阜成信’北軋坊專門甩出了一股,方便棉花‘大軋個’及時運出。”王之陸說。 ????作為華北重要棉花集散市場的濟南商埠,“阜成信”是濟南的**家棉花行,也是棉花行業(yè)的中心。它也以嚴厲的店規(guī),維護著商號良好的誠信。“如果是棉花不行,托人找關系也不行。”王志鸞說,當時,“阜成信”在濟南有兩個“打包廠”,上好的棉花被制成一捆捆的“大軋個”,上面寫著“榮譽產品”的字樣,這在當時就相當于現(xiàn)在的**產品。 ????王之陸表示,曾祖父王協(xié)三及兒子王玉巖、王玉珊與濟南商界的關系匪淺,他們與成通紗廠的苗海南、仁豐紗廠的馬伯聲、東元盛染坊的張東木以及裕興燃料公司的周昇三等商界達人都有著良好的關系,“阜成信”在鼎盛時期不比這些***差。 ????對于“阜成信”的崛起,王家后人分析認為,一是“阜成信”占據(jù)了濟南市自開商埠的“天時”,二是適逢**次世界大戰(zhàn),國外的洋紗洋布逐漸減少,成通紗廠等民族工業(yè)迅速崛起,需要大量的棉花原材料,這時候“阜成信”就適時地發(fā)展了起來。 ????“我們的曾祖父是勤勞樸實的人,他一直以‘勤儉持家’的信條來要求家人,這也是‘阜成信’發(fā)家的原因之一。”王家后人表示,從王協(xié)三開始,全家就秉承著勤儉創(chuàng)業(yè)的傳統(tǒng),一直到后來的東義貨棧,大家伙兒還是吃大鍋飯,“平常也就是以白菜豆腐為主,中午是**不能喝酒的,‘花天酒地’就根本不可能了。” ????當年,關于“阜成信啤酒茅臺隨便喝”的傳聞頗具轟動效應。對此,王家后人記憶說:“當時家里確實存著不少啤酒和茅臺,但哪能隨便喝啊!不過,來送棉花的客戶,一般都是‘四碟兩碗’的標準,想喝酒時都能到二樓倉庫中取。來了大客戶時,一般都是去百花村飯莊、泰豐樓、燕喜堂等濟南**的***吃飯。” ????“當輩發(fā)家當輩衰落” ????隨著事業(yè)發(fā)展,“阜成信”開始向其他行業(yè)投資,還在各地廣置房產。“那時,‘阜成信’有濟南成記面粉廠、南京面粉廠、文德鐵工廠、成通紗廠、仁豐紗廠等商號股份。此外,從經二緯七路到緯八路、經三緯七路南到大生里,幾乎全部是王家的房產,估計僅房產就有千余間,是現(xiàn)代人眼中的‘大宅門’。”王志鸞說。 ????在上世紀20年代末王協(xié)三過世后,“阜成信”的事務就交由兩個兒子分別掌管,大掌柜王玉巖分管經營,二掌柜王玉珊負責外聯(lián)等事務。但“阜成信”在王協(xié)三過世后就開始走下坡路了,王志鸞表示,“‘阜成信’衰落得比較快,當輩發(fā)家當輩衰落。”在當時,大掌柜王玉巖把“阜成信”改為了“復成信”,主要的愿望就是恢復“阜成信”昔日的輝煌。 ????對于外界認為“阜成信”改名“復成信”的原因在于大火的說法,王之陸和王志鸞都予以了否認。當年“阜成信”確實失過火,但只是食堂著了火損失很小,為此王家大院里還挖了個大水池。但“阜”改“復”的主要原因不是因為這次失火,而是因為老板換人了。 ????“復成信”的倒閉,跟動蕩不安的社會背景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尤其是上世紀30年代日本人的入侵,對棉花等物資實行“經濟控制”,民族企業(yè)的生意越來越難做了。“那時候,日本人強行占用‘復成信’的南樓開了家洋行,實際上在控制和監(jiān)視著‘復成信’,還要求我們商號報告經營情況。” ????后來,日本東洋棉業(yè)株式會社計劃參股控制“ 復成信”的經營。日本人限制“ 復成信”在10天內答復,王玉巖就借故在家養(yǎng)病推辭,但是10天后,他還是被日本憲兵直接從家里抓走了。 ????在以“囤積和通敵”的名義被日本人逮捕后,王玉巖先是在濟南、之后在天津被關押了近兩年的時間。王志鸞說:“*后,從東京大學留洋回來的舅爺爺王子敬打通了關系,王家變賣‘復成信西記’以及其他財產才湊足了50萬大洋,終于把王玉巖贖了回來,但幾乎是傾家蕩產了。” ????這件事后,“復成信”的生意一落千丈,當年合資的小股東也開始撤資,“復成信”就徹底關門了,王家后人依靠變賣產業(yè)艱難度日。之后,王玉巖和王玉珊曾經開過一家東義貨棧,但是面對日本人的打壓,東義在1945年散伙了。“阜成信”徹底地退出了歷史舞臺。 ·相關鏈接· 濟南開埠后的民族工業(yè) ????濟南的近代工業(yè)創(chuàng)始于清朝末年。1875年(清光緒元年),山東巡撫丁寶楨建機器局于城北鄭家莊,成為濟南近代官辦工業(yè)的首創(chuàng)。除此之外,還有銅元局、教養(yǎng)總局、工藝局等開辦的若干個官辦手工業(yè)工廠。但這幾家工廠性質都是官辦的,民族工業(yè)并沒有像樣的發(fā)展。濟南真正意義上的民族工業(yè)發(fā)展,還是在1904年開埠以后到抗日戰(zhàn)爭前的這段時間,尤其是上世紀20至30年代,濟南民族工業(yè)呈現(xiàn)出****的興盛局面。 ????濟南面粉業(yè)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曾經與上海、無錫、武漢等城市并列為六大產面區(qū)。濟南*早的面粉廠是1914年建成的豐年面粉廠,日產面粉200包,隨后又有惠豐、茂新、華慶、民安、成豐等廠相繼建成。到1928年,濟南的面粉廠*高年產達1000萬包,行銷全省及北京、天津、河南、蘇北等地。濟南各面粉廠所用小麥,多通過膠濟鐵路、小清河、黃河運進。在麥收前,濟南各面粉廠在省內外的小麥集散地都設有收購點。 ????濟南*早的火柴是由青島、煙臺等開埠較早的城市運過來的。到了1903年,濟南才有了自己的火柴廠。但經過發(fā)展,濟南成為了全國有名的火柴生產中心。濟南*早的火柴廠是私營的振興火柴股份有限公司,這也是濟南*大的火柴廠,它的產品曾占全國火柴生產總量的1/10,遍銷華北各地。 ????昔日濟南的民族工業(yè),在全國有影響的除了面粉業(yè)外,就要數(shù)紡織業(yè)了。山東是全國重要的產棉區(qū),濟南是全國有名的棉花市場,山東各地的棉花大多在濟南集散。開始時,棉花由濟南運出,紡成棉紗和織成布匹后再運回濟南,洋紗洋布充斥濟南市場。開埠后,山東省提學司在濟南建高等學堂,培養(yǎng)染織人才,紡織工業(yè)才開始有興起之勢。20世紀30年代,在“實業(yè)救國,挽回利權”的口號下,濟南建成了全國有名的成通紗廠、仁豐紗廠、成大紗廠。 ????濟南原來沒有機械制造業(yè),直到20世紀20年代才有了相當發(fā)展。1919年,山東高等學校部分畢業(yè)生集資1000元成立了齊魯鐵工廠,生產印刷機、面粉機等;陸大、成豐、同豐等廠能制造挖泥船、拖船等,這些設備已經具備與國外某些機器進行抗爭的能力。這其中*具影響的是東元盛鐵工廠,可以生產印染機器設備、小型柴油機、軋花機等,產品可以替代進口設備,對于當時的機器制造業(yè)和印染業(yè)都有很大促進。 ????濟南較早成為了山東省的紡織和印染中心,但始終沒有自己的染料工業(yè),所有的化工染料都依賴進口。1919年,濟南裕興化工廠建廠,到上世紀40年代成為我國北方重要的工廠。當時談到我國硫化青染料時,有“起源于山東,繼興于滬市”的說法,就是指起源于裕興化工廠。其時,德國傾銷的染料受到了裕興的挑戰(zhàn),德商揚言要“犧牲煮青萬箱擠垮裕興”,但是裕興不僅沒有被壓垮反而進一步發(fā)展起來。同時又有幾家化工廠相繼建立,使?jié)铣蔀榛すI(yè)的中心。 |
1、檢測行業(yè)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wǎng)注名來源于“互聯(lián)網(wǎng)”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聯(lián)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wǎng)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wǎng)注名來源于“百檢網(wǎng)”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wǎng)所有,未經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wǎng)作品,請聯(lián)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wǎng)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wǎng)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lián)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