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5 來源:互聯網
貝寧位于西非幾內亞灣,全國近三分之二的人口從事農業。前些年,由于國際市場棉花價格下跌,加之當地土壤肥力退化、生產成本高、缺乏農業培訓等 因素,貝寧棉花產量持續下降,不少農戶甚至放棄棉花種植。如今,在中國農業專家的指導和示范下,守望這片土地的人們重新燃起了耕作的希望。
據中國援貝寧棉花技術項目組組長吳恩記介紹,中貝棉花技術合作始于2013年11月。這也是中國與非洲四國在日內瓦發表《在世界貿易組織框架下棉花領域合作聯合新聞公報》后**個試點項目。
為提高棉花產量,專家組從選育優良品種入手,先后將12個中國棉花品種與當地品種進行雜交,優選出與當地土壤、氣候、管理模式等相適宜的兩個雜交品種,進行一年兩季的規模化種植試驗。
根據貝寧的氣候特點,專家組采取雨季“一穴多粒”的播種方式,不僅省去了補種的麻煩,而且通過
“我們在棉花田地安裝了滴灌系統,并采用‘水肥一體化’技術,大幅提高了水和肥料的利用率……今年,每公頃
目前,貝寧籽棉產量平均每公頃僅為1.5噸到2噸,一些地方的產量甚至不到1噸。相比之下,中國新疆每公頃籽棉產量高達6噸。“我們要將中國棉花種植的高產技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當地人,讓他們也過上好日子。”吳恩記信心滿滿地說。
貝寧農科院負責人、農業專家伊西多爾稱贊中國專家培育了棉花高產抗病雜交品種。他說,在中國專家到來前,貝寧只能在雨季種棉花。如今有了滴灌系統,任何時期都可以種棉花。“小規模農業機械化的應用,預示著貝寧農業現代化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為了進一步提高貝寧的棉花生產技術,中國農業專家組對貝寧農科院技術人員、村級干部和棉花種植戶等進行了分類培訓和技術指導:對技術人員和領導 干部,側重棉花種植理論培訓,介紹栽培技術對提高棉花產量和質量的影響;對棉花種植戶則提供不同生產階段的農機操作培訓。在棉花雜交種制種期間,專家組手 把手教當地人在花蕾期如何去雄、授粉。
目前,各類培訓班已舉辦了5次,累計培訓150人次。隨著中國棉花種植技術的逐漸推廣,奧帕拉農場儼然成了學習園地。吳恩記告訴記者:“去年,農場培訓過的十幾名農業機械操作人員,今年已有5人去鄰近地區靠提供農機服務賺錢了。”
貝寧農業部長伊薩·阿齊祖參觀農場后,熱切希望中國專家組進一步向當地農戶推廣棉花種植技術,使兩國農業合作項目持續下去。
當年,中國專家組初到奧帕拉農場時,這里還是雜草與灌木叢生,大小石堆遍布的一片荒地。他們花了小半年時間才把荒地清理成為試驗田。專家組在帕 拉庫市郊外居住,距離奧帕拉農場12公里。去農場有一條異常崎嶇的道路,每逢雨天更是泥濘不堪,常常困住許多過往車輛。中國專家協助當地民眾挖渠、排水、 填土,徹底整修了這條道路。
在與當地人交往中,農機專家王明瑞時常利用閑暇幫助農民從事犁地、噴藥、運輸等農活。
貝寧氣候炎熱,瘧疾盛行。專家組7人中,先后有3人感染過瘧疾,1人感染過傷寒。
“每天兩次往返駐地和農場,天剛麻麻亮就下地干活,中午太陽毒辣時回家休息兩小時,下午再返回田地,忙到太陽落山時才能回家,”農技專家申屠向東告訴記者,“因為勞動量大,體重下降了很多,兩年里我的體重減少了20多斤。”
中國專家的智慧與汗水贏得當地百姓的尊重和信任。當地人經常送來自家的雞、蛋、山藥、木薯和牛羊肉,以表達謝意。他們已經把中國專家視為自己的家人。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