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今年低價僅3元一斤,價低傷農,山東多地種棉的農戶打算改種糧食。作為全國棉花生產第二大省,山東棉花面積已連續7年減少,僅為*多 時的1/4左右。即便如此,國內棉價依然高于國際,國內棉并不受企業歡迎。為了扭轉這種形勢,山東著手機械化采棉,但因采棉機價高、品種等限制,山東棉花 轉型的路還很長。 文/圖記者劉建宇
????棉花今年低價僅3元一斤 農戶傷心改種糧食
????10月本應是棉花收購的旺季,往年的此時各地皆是棉農積*交售的情景,但今年的情況卻有些不同。在山東多個棉區,鮮有棉販子和企業上門收購,各家棉廠門口也都門可羅雀。
????據臨清農業部門介紹,因為今年棉花收價再創新低,當地零星收價僅3.1-3.15元/斤,棉農惜售明顯,造成了新棉市場僵持。“對棉企來說,今年是難收、難賣,沒有利潤肯定就不下去收了。”
????當地棉農說,由于今年長勢比往年好,籽棉畝產在600斤左右。但產量的上升卻并未給棉農帶來太多喜悅。“今年棉花的價格太低了,還比不上去年!以前好的時候七塊錢一斤,去年收棉花還三塊五一斤,今年都掉到三塊錢了。”
????按照目前的補貼方案,種棉農戶可得到每畝235元的補貼。但這一補貼對農民種棉積*性的鼓勵依然有限。在平度,當地農田里的棉花已基本絕跡。當地村民告訴記者,棉花從種到收都太過費事,再加上又不好賣,自然沒有種的人了。
????“棉花成天打藥,玉米小麥用機器播種后,就基本不用動它。”山東省棉花研究中心主任董合忠介紹說,棉花比玉米小麥費事近兩倍,且效益不如種糧,讓種棉花的農民都改了主意。
????國內棉價高于國際 企業喜歡用外棉
????東營棉花種植大戶負責人算了一筆賬:若按每畝產籽棉500斤,每斤3.5元/斤計算,一畝棉花產值152 0173 3840元。棉花從種到收需要40多道 工序,機耕、耙地、棉種、機播、地膜等費用都算進去,每畝棉花的直接種植成本約600元。種棉每畝用工25人(次),按每人每天50元計算,種棉每畝人工 費用1250元。不算土地承包費用,種棉每畝純收益僅500元。
????但事實上,如今每天50元根本找不到工人。因為采棉勞動強度大,即便每天100元都不太有人愿意來。雖然棉價走低,農民種棉花的收益不高,可另一方面,國內的棉價依然比國外高出一大截。據了解,在美國,籽棉采摘成本約80元/畝,僅為我國人工采棉成本的1/5。
????比起國內的棉花,棉紡織企業更喜歡用進口的棉花。“國外棉的等級,它是嚴格按國際標準執行,但是國內棉的等級,這里面有差異,不能保證質量。”東營一棉企負責人說,價格差異依然是主要原因。
????山東是繼新疆之后的全國棉花生產第二大省,棉花種植面積*大時達到2560萬畝。但自2008年開始棉花面積已連續7年下滑,截至2015年全省植棉為750萬畝。
????發展機采棉是趨向 但路還很長
????10月中旬,位于東營市農高區的山東省農科院鹽堿地豐產簡化栽培技術示范基地,60畝已經吐絮的棉花。
????“這是我們在鹽堿地上做的棉花輕簡化栽培試驗。”山東棉花研究中心主任董合忠介紹完后,采棉機開始穿行在田間,所過之處棉花都被從植株上卷下來,棉桃上幾乎沒有殘留。“機采費用約為145元/畝,比雇人拾棉花節省150-200元/畝,每畝增收節支480元。
????不過目前山東全省僅有10臺采棉機,一臺就要200萬甚至更高。雖然農機有各項補貼,但實際負擔仍需80多萬元,再加上機收對纖維長度有 傷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棉花品質。董合忠說,目前我國西北內陸棉區(新疆)也有較大規模的推廣應用。但由于生產與生態條件、種植方式存在差異,山東省棉 花生產不能完全照搬國外和新疆現有棉花機械化生產技術。
????“機采棉不僅需要棉花栽培方式變革,而且現有的中耕機械、機采棉的加工設備都要改變,另外適宜的專用品種也比較缺乏。”東營市棉辦主任苗興武感慨地說,發展機采棉是趨向,必須要走,但路還很長。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