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烏魯木齊9月14日電?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14日公布2015年度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調整棉花“直補”方式,新疆大部分地區將按交售量對棉農進行補貼。
按照這一方案,從今年9月起,中央補貼資金總額的90%將按交售量補給棉農,其余10%,面向喀什、和田、阿克蘇地區以及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4個南疆地州,向“基本農戶”兌付棉花種植面積部分的補貼。
2014年度的試點工作中,執行的是中央補貼資金的60%按棉花種植面積來補,40%按實際交售量來補。但“面積+交售量”的補貼方式存在工作量大、行政成本較高等弊端。
自治區發展改革委主任張春林說,為了方便農民,今年新疆還將實行電子化的“種植證明”,不再使用原先的紙質版。目前,新疆絕大部分棉農的種植情況已被錄入系統,農民可直接交售。
2014年9月,國家首次在新疆實施棉花目標價格試點工作,同時取消棉花臨時收儲。此后,我國棉花價格開始由市場供求形成,政府不再干預市場價格。
所謂目標價格,是指在保障農民獲得一定收益的前提下,國家有關部門根據農產品種植成本制定出的預期價格。如果在收獲時,農產品的市場價格低于目標價格,將按照差額補貼給農民;如果市場價格高于目標價格,則不發放補貼。
近年來,我國棉花市場波動較大,尤其在新疆,“賣棉難”現象頻現。為了保護棉農利益,從2011年開始,國家連續3年實施棉花臨時收儲政策,對穩定國內 棉花生產、保護農民利益發揮了重要作用;與此同時,也造成國內棉價遠高于國際市場,下游紡織產業原料成本居高不下,國際競爭能力急劇弱化,再次影響到棉花 的生產、收購。
為破解“白色產業”的困局,2014年,中央確定在新疆實施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穩定棉農收益,同時降低紡織企業原料成本,促進產業上下游協調發展。目前,國內棉價已降至較為合理水平,基本與國際市場價格接軌。
新疆是中國*大的產棉區,當地一半以上農民從這一“白色產業”中受益。去年當地公檢棉花量超過425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六成以上。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