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5 來源:互聯網
“一帶一路”是中國與絲路沿途國家分享優質產能,它是共商項目投資、共建基礎設施、共享合作成果,內容包括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政策溝通、人心相通等“五通”。
一、中國背景:
1.產能過剩、人民幣、外匯資產過剩;
2.中國油氣資源、礦產資源對國外的依存度高;
3. 和平崛起、大國騰飛,依靠經濟影響,以德服人。
二、大國博弈:
1、博弈吸引全球熱錢,要想沒有危機保持經濟活力就必須留住“資金血液”。穩住樓市,提振擴張股市池子;
2、吸引的外匯資產,釋放輸出本國貨幣,避免惡性通脹;
3、保持本幣匯率相對穩定,避免主力“熱錢”流出。(假設近二年熱錢進入中國成本在6.5:1,若人民幣貶值到7:1附近,上百億、千億熱錢流出將帶走豐厚美元利潤(“熱錢”由于份額大,能容下起保值升值的市場有利率、匯率、股市等)。
三、中國經濟調整對棉紡織行業影響:
1、人民幣匯率相對穩定為“人民幣”走出去開道
當前對制造業而言,除美國、中國外的各國貨幣都在大幅貶值。中國采購的原材料價格越來越低。而對中國的出口競爭越來越不利。這樣的延續下去,高附加值的品牌產品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印度棉以稍微高于市場價格提前拋售,釋放利空預期,出口競爭優勢提升,促進了他們的
2、棉紡織行業在強勢貨幣下,艱難度日、有喜有優
樂觀:
1、 進口原料用人民結算越來越低,進口紗市場火爆。
2、 國外進口價格低位穩定,可選渠道廣泛,紡紗織造企業不用擔心原料問題,隨用隨買不占用資金成本。
悲觀:
1、 中國本土棉價受進口紗沖擊產生波動,影響市場采購信心。
2、 棉花儲備量大,始終是市場的一大壓力。
四、“棉花輪出政策”對現貨市場的影響:
1、目前棉紡織行業仍舊保持低庫存運行,進入6月已經開始傳統的“淡季模式”。中、高配棉花資源仍是剛性需求。
2、在淡季階段,可能增加成品庫存或是棉紡織行業的必選之路(停機比市場不振更可怕損失大)。
3、 現貨市場仍關心儲備棉輪出政策細節。據中國棉花信息網調查當前現貨市場仍有“百萬噸”資源流通,市場關心儲備棉輪出的價格,擔心這個價格是否會對未售出的棉花形成沖擊,假如形成沖擊,特別是低等級棉花,那企業存在由于還貸等壓力下大降價拋售可能。
五、儲備棉輪出對期貨市場的影響:
1、期貨合約152 0173 3840合約在儲備棉輪出利空謠言成真后,急速下跌。主要來自期貨倉單的性價比與傳說中將要輪出的2011棉花(降級后4級 12700元)的對比。期貨倉單機采棉多,紡織企業不能看貨選擇。而儲備棉輪出的棉花是手摘為主,紡織企業對未來儲備棉輪出更有選擇預期。
2、152 0173 3840倉單近7萬噸,在中國市場找不到一家有雄厚資金實力的企業接盤,而儲備棉輪出,市場選擇余地更強。哪個市場價格低哪個市場才可能有 采購活力。152 0173 3840空頭相對集中,擁有倉單*多的集團企業擁有*大的話語權。交易規則對多頭買貨選擇等不利,多頭買方在當前整體的商品市場上是弱勢格局。
3、對新花期貨合約影響
此次儲備棉輪出雖然前期早有謠言傳開到目前兌現。輪出的價格是核心的核心,價格將成為新花上市后的重要參考價。紡織企業在儲備棉輪換常態化后, 將會延續低庫存策略隨用隨買。在新花集中上市期,今年是*困難的1年。去年積*采購的所謂社會責任流通企業很可能會受到儲備棉輪換政策的影響。因此,輪出 價格以及未來的啟動條件是否透明將是對新花上市后市場是否有序展開的關注要點。
儲備棉輪出對現貨市場有點意外,原因是現貨沒有出現短缺現貨價格沒有上漲。新花上市后,將會給調控部門造成巨大的壓力,上市集中期的“賣棉難”問題*后必須要靠輪入引導解決。期貨市場將會直接反映政策對未來的市場調控。
六、對棉花調控的一些建議:
1、充分發揮國務院金融服務實體企業的政策,落實到棉紡。結合銀行群體的風險控制以及對棉紡企業的信用評估。棉紡織企業資金的缺乏勝于對資源的 選擇。能否對采購的紡織企業給予“信用賬期模式”,這樣即使拋售價格定的高于市場價,在“賬期模式”下買儲備的棉紡企業還是愿意積*采購儲備資源。
2、拋售常態化下是否有儲備棉輪出啟動條件-公示。(例如之前收儲情況下是現貨價格低于19800元連續5個工作日啟動)
3、延續新花收購搭配配額的行業措施,創新新花收購企業搭配一定額度的儲備“信用賬期模式”。
??????? 4、中國棉紡產業鏈長有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比擬的優勢。結合外棉運行態勢,棉紡織企業的訂單到市場消費者使用大約在4-8個月周期。原料價格的相對區間穩定比原料波動更有利于現貨市場提前訂單安排。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