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5 來源:互聯網
對于400型企業來說,2014年可謂“多災多難”。從冀魯豫津等地的反饋情況來看,2014年9月至今,70%左右400型企業基本沒有贏利,25%的企業虧損,其余企業有贏利,但贏利較高的企業寥寥無幾。
有人說,2014年下半年之后,隨著中國
**,黃河流域的棉田正在消失。根據市場的估計,2014年,黃河流域的棉花產量大減,而2015年,市場預計棉花或將再減40%,整個棉區棉花總量在60萬噸以下。說明黃河流域這個昔日的中國重要棉區正在消失。那么,從2015年開始,仍然“故土難離”的加工廠大多數將面對“無米下鍋”的窘境。
第二,400型企業從建立之初就有“生理缺陷”。在黃河流域多數400型軋花廠是在2007-2009年建廠的,主要是受政策“助力”。舉一個例子,河北滄州某400型軋花廠,建立于2007年,但是這家廠從200型到400型過度時間僅3年左右。負責人反映,投資一家200型廠需固定投資200萬元,而投資一家400型大約1000萬元。也就是說,這三年之中,光建廠一項,這位老板就拿出了1200萬元。“當時都掏空了,還借了很多錢。”該老板說,對于投資400型廠就像拔苗助長,其實大家當時多數沒這個實力,可還必須得上。該廠情況,在黃河流域具有代表性。2007-2009年,400型軋花廠就如雨后之筍,快速建立起來。但是,自2010年開始,棉花加工業就進入微利時代,雖有臨時收儲政策,大多數400型還是賺不到錢。
第三,新市場、棉花新常態,拼得是實力,而不再是規模。2014年,臨時收儲政策退出,代之以“目標價格”政策,這對于400型企業來說更是雪上加霜。本年度以來,多數400型企業都在一邊收購加工,一邊在思考如何與200型企業、如何與紡企的自辦加工廠競爭。
**成本上拼不過200型企業。200型小廠規模小、用工少,加上生產不規范,棉花加工成本較400型低200-300元/噸,個別達到400元/噸以上。2014年下半年以來,在河北、山東等地不少400型就讓200型排擠得難有容身之地。
其次,在銷售上無法跟紡企自辦廠競爭。在臨時收儲時代,400型廠生產的棉花不愁賣。可是,目標價格時代來了,400型企業的棉花更“愁嫁”。比如,為降低成本,冀魯不少紡企紛紛在新疆包廠或租賃生產線,也有部分企業與周邊地區軋花廠合作,這樣的延伸生產線或“捆綁”經營行為,讓本已“風雨飄搖”的400型企業身處懸崖之側。
不少市場人士說,這是一個變革的時代,國家為適應形勢,正在全面深化改革,所以,中國的棉花加工業也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如果要改,首當其沖的就是棉花加工體制。400型企業身處其中,新一輪的大洗牌難以避免。
那么,2015年、2016年的中國棉花加工領域將是什么樣的呢?筆者認為:加工企業總量大幅減少。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國記錄在冊的400型廠家2000余家,預計2015年將減至400-500家,甚至更少。另外,200型、400型及紡企自建廠實現共存、共榮,屆時,大家比得是實力,而不是靠規模,靠吃“救濟糧”。*后,“無米下鍋”情況改善,企業實現正常贏利。
所以說,400型企業成為“昨日黃驊”并非一件壞事,大洗牌、大淘汰之后,必然會迎來行業的大發展,市場規律使然。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